今年9月起中小学将统一换教材 一年级先认字

14.08.2017  09:31

来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学将统一换教材!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如此规定,首先受影响的便是学校教学——不仅要面临近40%的全新教学内容,教材中更有一项近乎专为教学设定,那便是: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记者上周调查了解到,今年西安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和初一新生的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将全部使用教育部编写的教材。部编教材在课本内容、外观样式方面都做了调整。

近日,一条消息迅速传遍了家长的朋友圈:2016年,部分中小学的一年级和七年级开始试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门课部编本新教材。三科教材将于今年秋季学期统一在全国一年级和七年级首先使用,2018年延伸至二年级和八年级,2019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据了解,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仍是“一纲多本”,2004年新课改后各地陆续开始编撰更符合当地教学水平和特色的教材。拿语文教材来说,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大概有人教版、语文版、湘教版、长春版、苏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师大版、沪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等10余种。目前西安市使用的多是人教版或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也有部分使用苏教版。

近年来,不少地方版教材频频被挑刺,语文选用课文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材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部编教材实际上是要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西安曲江二小校长闫丽娟接受采访时表示。

特点:

新教材对老师要求更高

记者了解到,部编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语文的学习也将会被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部编语文教材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增加了很多阅读空间,力图让原有的“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都在课文内给予推荐标注。

部编教材实际上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兼顾课内和课外,语文老师要像研读阅读理解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收集与名著有关的研究、赏析资料,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认识和评价。”西安高新一小语文老师方贤姿介绍,而语文老师也需要用心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做好相关的记录,以满足教学需求。

准备:

提前培养阅读习惯

做读书型家长

如何迎接新教材的过渡?西工大教务主任赵璐建议,家长不妨让孩子提前借阅一些相关书籍,缓冲一下,可以避免开学后面对新课本的不知所措,并且给孩子提前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西安高新一小语文老师郭蕊称,部编本语文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家长以身作则,做读书型家长、学习型家长,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读书。为孩子选择一些适龄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书,多与孩子有意识地谈论书中的内容,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十分有助于他的主动思考,并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小学教材:

一年级新生先认“天、地、人

倡导亲子阅读

记者翻阅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一篇识字课文是“天、地、人、你、我、他”。“6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曲江二小教务主任于明表示。“拼音本来就是一种认识汉字的辅助工具,先学汉字后学拼音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之前一年级学生先学拼音,后学汉字,导致有些学生升到高年级也无法扔掉拼音这个拐杖。

刚参加完部编教材培训的郭蕊老师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来说,“教材回归传统,把汉语、汉字放到第一位,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有助于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教材还降低了写字要求,提高了识字数量,采用多元化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汉字。

郭蕊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课文的变化很大,几乎换了三分之二的课文。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许多经典的“”课文又回来了。“新教材加强了古诗文的学习,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新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倡导亲子阅读,对家长提出的最大的“要求”莫过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

今年秋季起 陕西全省小学一年级将开设科学课程
  昨日,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到,华商网
小学一年级今秋开设科学课程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讯(记者张彦刚)记者7月1三秦网
陕西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