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预计偏重发生

24.04.2015  16:43

  4月23日,记者从省农业厅在富平县召开的小麦“一喷三防”现场会上获悉,预计今年我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夏粮丰收,全年主动。小麦产量占夏粮总产的90%左右。省农业厅要求,奋战20天,全力以赴防控病虫保丰收。         

  预计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达3500多万亩次         

  据植保部门4月中旬监测调查,当前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各类病虫处于发展蔓延上升期。其中,条锈病目前已在全省24个县(区)发病,主要集中在陕南汉江流域沿江麦区。宁强、略阳、旬阳等地正处于扩展流行期。关中地区已在眉县、陈仓区、千阳等县(区)发现发病中心;吸浆虫发育进度明显加快,部分地区成虫已开始羽化;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性病害,突发、暴发的可能性增大;麦穗蚜发生期早于去年同期,目前已进入快速上升初期。       

  截至4月22日,小麦病虫全省累计发生面积已达1600多万亩。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全省还将有两次降雨过程,与小麦扬花期吻合,对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流行、条锈病流行扩散和小麦吸浆虫成虫集中羽化出土将非常有利。预计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穗蚜有偏重发生趋势,全省小麦各种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将达到3500多万亩次。         

  条锈病对产量影响较大,赤霉病将危及食品安全         

  据了解,去年秋播时底墒好,加上今年3月份以来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多1倍以上,小麦生长发育好,田间密度大、湿度大,有利于蚜虫生长。与去年同期相比,蚜虫发生早、密度大、发展快,预计全省发生面积将达到1200多万亩。       

  小麦条锈病在关中中西部及陕南多点普发,病情为5年来最重,较大范围流行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发生面积550万亩,重发田块对产量的影响可达30%以上。流行高峰期陕南在4月中下旬、关中在5月上旬。         

  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今年小麦扬花期全省有阴雨天气,对赤霉病爆发流行有利,重点区域为关中川道灌区和陕南麦区,预计发生面积450万亩。据悉,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对人畜有害,会危机食品安全。         

  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确保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实践证明,小麦“一喷三防”对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保丰收作用显著,今年的防治适期为4月24日-30日。         

  陕西省农业厅要求,对小麦条锈病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严防大面积扩展流行;对吸浆虫、穗蚜等重发区要实施二次防治;对小麦赤霉病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常发重发区在扬花期后应立即补防一次,确保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同时,因势利导,按照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融入补贴机制,扎实推进统防统治,使统防统治率达到32%以上,“一喷三防”覆盖率达95%以上。(记者 元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