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关注限行五大焦点 我市多部门答疑解惑

14.07.2017  09:55
  西安日报(记者 马昭 )7月6日到25日,我市就机动车常态化限行公开向市民征集意见和建议。一周来,市铁腕治霾办收到了许多市民的建议,还有一些市民发来了有关限行方面的疑问。昨天下午,市铁腕治霾办专门邀请了公交、地铁、建设、交管、环保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市民提出的焦点问题答疑解惑。

焦点一   雾霾天限行能想通 大夏天限行为哪般

解惑       蓝天白云不代表空气质量好 臭氧污染占比高    

其实大多数市民对冬季雾霾天限行是支持的,但是对大夏天里蓝天白云的好天气限行有疑问。也许对许多市民来说,近一周来的天气虽然酷暑难耐,但是蓝天白云却在头顶盘旋,似乎意味着空气质量还不错。然而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从7月9日-12日,连续4天都是污染天,都是因为臭氧超标。也许臭氧超标不像雾霾那样,很快能引起咳嗽等症状,但是臭氧污染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健康是有伤害的。据2017年中科院地环所分析研究显示:交通污染源是导致氮氧化物超标的主要因素,其产生的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温、强光辐射的作用下,形成二次污染物,导致臭氧超标。

截至2017年6月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61万辆,位列全国第9,且还在快速增加。急剧增多的机动车既增大了交通压力,又加重了大气污染。据测算,我市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年排放总量约32万吨,年增长率17%,呈逐年加重趋势。

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加,夏季臭氧污染也呈逐年加重趋势,2014年臭氧超标导致的空气污染天数为8天,2015年29天,2016年37天。今年截至7月12日,我市的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少17天,而且已出现了5天的氮氧化物超标,33天的臭氧超标。

来自环保部门的统计显示,从5月1日到7月12日,一共有36个污染天,其中4天是外来沙尘造成的,其余32天都是因为臭氧超标,臭氧超标占比达到了89%。可以说,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焦点二   常态化限行决策依据在哪里 是不是“拍脑门”政策

解惑       限行政策严格遵照规定程序和法律条文制定    

2016年冬季,我市首次执行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措施,广大市民群众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也提出了机动车常态化限行的建议。考虑到此项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多、社会关注度高,今年以来,市环保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围绕机动车常态化限行,先后开展了社会民意调查、通告草案起草、部门意见征求、专题会议研究、社会风险评估、法律程序审查等工作。

2月份到5月份,分别通过环保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电话调查、重点走访等形式进行了民意调查。其中参与市环保局官方网站调查4577人,参与“西安环保”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调查13971人,参与西安市“两会”期间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查100人,参与市统计局电话抽样调查3006人,参与实地走访随机问卷调查249人。经过统计,显示大多数市民支持常态化限行,综合支持率为67.83%。对于“限行时段”和“限行区域”的调查结果为,持“早7时至晚8时限行”意见的占比37%,持“全天限行”意见的占比47%;持“全市区域限行”意见占比54%,持“绕城以内限行”意见的占比46%,两组不同意见占比相差不大。

市法制办法规处郭光表示,这次起草的限行草案并非“拍脑门”政策,是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的。《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和机动车排放污染状况,划定机动车限行区域、时段,并向社会公告”。

西安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根据道路交通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状况,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提出机动车总量调控、区域限行、使用频率限制等治理措施,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西安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机动车环保检验标志类型或者机动车排气污染程度,采取限制通行区域、通行时间等交通管制措施,并向社会公告”。

焦点三   机动车限行对大气污染防治到底起多大作用

解惑       限行两个号一天减排污染物约148吨

机动车限行对大气污染防治到底起多大作用

解惑       限行两个号一天减排污染物约148吨

市民关注的第三个焦点就是,机动车限行到底和空气质量有多大关系?限行值不值得?据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检测中心测算:2016年冬季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时,以11月18日限行尾号3和8的汽车为例,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当天减排约148吨,对于重污染天气状态下抑污削峰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减少大气污染的同时,机动车限行还显示出另一个优势来,就是缓堵。

据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2016年11月15日全市限行20%机动车辆后,我市早高峰车流量较14日下降3成以上,其中西二环团结中路的流量统计显示,早高峰车流量同比下降38.6%,较14日的车流量下降41%,由于车辆不拥堵了,无形中也减少了车辆因拥堵或怠速情况下增加的尾气排放量。

焦点四   市民出行是否受影响

解惑       公交、地铁增加运力足以应对 人流高峰

常态化限行一旦开始执行,意味着每辆车每周要停驶一天。西安现有机动车261万辆,限行20%即52万辆,按每辆车承载1.5人算,每天约多出78万人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那么,现有的公共交通能否应对“增加”的这么多人?市交通局副局长强院省介绍说,按照去年冬季雾霾天限行20%来计算,公交车在限行时每日增加了60-80万人的运力,完全能应对因限行选择公交出行的人。而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还未算在内。

西安市地铁公司副总工程师田建德列举了2016年12月19日,西安地铁首次采取措施应对单双号限行,数据显示,单双号限行对地铁客流增长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少,未出现预想的客流激增现象。

虽然从之前单双号限行情况来看,对地铁客流的影响程度较小,但由于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倘若全市机动车常态化限行时,地铁运力需留足一定余量,以满足广大市民的乘车需求。

记者了解到,西安地铁计划从9月1日起,增加上线列车数量、压缩行车间隔、优化峰期设置等,一号线行车间隔压缩18秒、二号线行车间隔压缩9秒、三号线行车间隔压缩30秒,并增加上线列车。运力调整后一、二、三号线最大单位小时运力分别达到2.33万人次、3.30万人次、2.94万人次,预计车厢最大小时拥挤度分别为73%、88%以及75%,运力配备较为充足。

田建德表示,根据各线路的最大运用车数和调整所需车数来看,各线路运用车辆均有余量。目前,一线号备用车1列,二号线备用车3列,三号线备用车2列。这6列备用车在限行高峰期将随时应对人流高峰。

焦点五   如何缓解停车难

解惑     年内建成投用智慧停车信息 发布平台盘活现有停车资源

随着我市机动车数量持续快速的增加,许多车主反映车难停。这次公开建议中,不少市民也提到了这点。昨天,市停车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16年底,绕城内审批配建车位数达到125.4万个,近5年平均每年审批配建停车位约10万个。

根据现有的情况,经常会出现车主找不到车位,而有的地下车库又停不满车的情况。为此,除了新建车位,我市还将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加快建设智慧停车信息服务平台,年内将建成投用西安市智慧停车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手机APP等移动通信工具,查询、诱导停车场车位,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实现停车诱导智慧出行,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不同停车场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此外,将增加公共车位供给。组织编制年度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重点围绕学校、医院、办公、繁华商业区等停车矛盾突出地段,深入挖掘各类用地资源,通过利用绿地广场地下空间开发,老旧小区改造,学校操场地下利用,边角地块增建等多种途径加快建设公共停车设施, 2017年将完成公共停车位开工建设1.2万个。

还将加快公共停车场PPP项目建设。我市公共停车场PPP项目,共计55个停车场,车位数16964个,总投资约32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社会投资人政府采购,正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今年计划开工15个项目,开工建设车位数约5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