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外婆来你家

27.04.2015  19:53

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的刘慧利一家四口——一个老太太、她和丈夫袁桂生、儿子,过着清贫但却十分和谐美满的日子,方圆几十里的人,提起刘慧利一家人,那都是赞不绝口。很多人或许会说,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刘慧利再孝敬婆婆,那也是应该的,对婆婆好的儿媳多了去了。是的,刘慧利一家之所以叫人称赞,就是因为这个家庭的特殊。刘慧利家现年92岁的瘫痪老人不是刘慧利的婆婆,也不是她的母亲,而是她多年不离不弃的外婆。更加叫人感佩的是,刘慧利与外婆并没有血缘关系,她的母亲只是外婆的养女而已。

从1982年结婚,刘慧利就带着外婆,走进了袁桂生家,至今已经33个春秋了。由于刘慧利的母亲自小体弱多病,后来又有了高血压,常常难以自理,也就没有照顾自己养母的能力了。于是,看着孤苦一生的外婆,33年前,善良的刘慧利带着无人照管的外婆,声言自己走到哪里,就把外婆带到哪里,为此,她错过了很多好姻缘,一度成为嫁不出去的剩女。但这没有动摇刘慧利照顾外婆的决心。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刘慧利带着外婆嫁给袁桂生33年来,丈夫袁桂生不仅不嫌弃老人,甚至比刘慧利对老人还要好。家境困窘的他每次从外边回来,别人给点好吃的,总是一股脑儿送到老太太面前,给老人吃。刘慧利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有次她问丈夫:“你把这难得的吃食每次都给了我外婆,咋不给咱妈点呢?”老袁回答:“外婆现在无人照料,我不对她好,还有谁对她好呢?咱妈该是还有几个儿子呢,总还是有人疼的。”是啊,俗话说,孤掌难鸣,如果光有刘慧利对她外婆的好和孝,没有丈夫袁桂生的大度和接纳,他们家的和谐美满只能是天方夜谭。

多年来,为了能让外婆吃好,保证营养,刘慧利和丈夫坚持喂养土鸡,每天给老人吃土鸡蛋,而她们自己,一个也舍不得吃。不仅如此,刘慧利和好心的丈夫还坚持每年给外婆做一次体检。最困难的是近几年,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坐电梯怕晕,于是每次体检50多岁的袁桂生就亲自背起老人,楼上楼下跑,最高的一次,他背着老人直爬到6楼,这期间的辛苦与艰难,或许只有袁桂生能够体会。

刘慧利夫妻孝敬长辈,对外婆不离不弃,这种超乎一般家庭血缘范畴的伦理孝道,不但在吴堡县被人经久不衰的传颂着,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子女。半年前,刘慧利的外婆重病,好几个医院看见90多岁的老人,都不接收,好不容易在太原找到了一家医院,可是高昂的医药费加之跨省治疗医保难以报销的高压,让一向视老人为宝的刘慧利夫妇犯了难,毕竟他们困窘的家实在难以拿出这么多钱来。就连医院的很多医生,也劝他们将老人拉回去,说老人都这么大年龄了,也活不了几年了,花那么多钱不值当。可是他们的两个子女在知道了老人的困难后,大哭,毅然拿出了自己多年辛苦打工攒下的5万多元钱,交给了母亲。看着父母还在为难,他们说:“爸、妈,一定要把祖奶奶的病治好。比起亲人的生命,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了,更没有什么值当不值当的。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救治。”或许是他们一家人孝老爱亲的义行感动了上苍,刘慧利的外婆又一次从死神那里回来了。而刘慧利在医院伺候外婆的2个多月,为了省钱,舍不得吃喝,白天照顾外婆,晚上就趴在病床前迷糊一阵,日夜操劳,等到老人出院,她人整个瘦了一大圈,倒像她病了一场似的。是的,刘慧利和丈夫在照顾老人的这些日子里,所受的苦、遭的罪,不是一两行文字所能说得清的。

随着刘慧利的外婆年事渐高,尽管刘慧利一家人精心照料,8年前,老人还是逐渐腿脚麻木,瘫痪在床了。这8年,刘慧利两口子更是悉心照料,伺候起居,端茶喂饭。特别是这几年,老人大小便失禁,刘慧利和丈夫轮换着给老人擦洗身子,换洗衣物。为了让老人舒适点,他们夫妇还坚持每天给老人按摩、翻身。熟悉他们一家的人都感叹地说:“一个瘫痪多病的老太太能活到今天,能活到92岁高龄,就是亲儿亲女在身边,怕是也难做到。”是啊,谁又能说不是呢?

值得一提的是,刘慧利和丈夫多年来,除了照顾外婆,还积极加入吴堡县的志愿者行列,义务帮助过很多困难群众,捐资助学、见义勇为、义务劳动……丈夫袁桂生乐于助人的事迹更是广为人知。2010年,袁桂生被评为榆林市道德模范。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吴堡县的刘慧利一家人,却以质朴真情、孝行天下的善举,演绎了人间大爱,不是儿女胜似儿女。33年的婚龄、33年的孝老敬老,33年的辛酸苦楚,33年的风雨不辍,33年的热心公益,成就了万里难寻的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