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中国守护国泰民安

05.11.2014  09:55

□本报记者孙春英周斌

  平安,是百姓最朴素的一种期盼,是人民持之以恒的一种追求,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

  平安中国,是国家富强的基石,是社会和谐有序的保障,是中国梦实现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明确提出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群众看政法,首先看平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强调,政法综治战线要积极适应小康社会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领域更广、人民群众更满意、实效性更强的平安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综治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下大气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平安建设

 

  平安是民生之需,稳定是发展之基。没有平安,何谈稳定;没有平安,更无幸福。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2013年1月初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了建设平安中国的新部署,为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平安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有新期待,不仅关注人身安全,而且关注吃得放不放心、住得安不安心、出行是否平安、小孩上学是否安全、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对平安建设有了更高的新标准。

  去年5月31日,在江苏苏州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各级政法综治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既要治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要治本,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建设平安中国。

  去年10月11日,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等中央五单位与中共浙江省委联合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推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把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纳入法治轨道,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提升依靠群众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的水平。

  今年1月7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强调,要着眼于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努力建设平安中国。

  今年10月17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强调,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优势,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错综复杂,公众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专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以及各专项组、各成员单位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形成党政领导、综治协调、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合力,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抓经济促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保平安也是政绩。”随着平安建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政领导用稳定“第一责任”来保障发展“第一要务”,致力打造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大平安。

  随着“平安社区”“平安乡镇”“平安大道”“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油区”“平安市场”“平安寺庙”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一个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国平安的格局正在形成。

  一组数字,是平安建设的成绩单,也是平安中国的有力保障:近几年来,全国命案发案连年下降;持枪、爆炸犯罪案件在过去10多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去年又分别下降41.4%、27.5%;去年,全国公安机关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4万起,破案总量是上年的2.6倍。

 

  

创新社会治理预防化解矛盾

 

  从今年12月1日起,江苏南京“老五县”和主城区户口不通迁历史将要终结,农民户口进主城享受同等的教育、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这是前不久江苏南京发布的户籍制度改革新政,这一利好政策深受群众欢迎。

  户籍改革,万众期待。今年7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将户籍改革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改革统筹配套、协同推进,提出2020年努力实现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的宏伟目标。

  各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广东、天津、山东、重庆等地推出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免费申请居住证,持证享有就业、教育、计生等权益保障和服务,并可积分入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法综治部门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努力建设平安中国。

  “政策一出台,矛盾纠纷跟着来。”这曾是令人头痛的老大难问题。为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北京、四川、江苏、浙江、新疆等地普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事项,都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做到应评尽评。针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矛盾多发领域的重大决策,贵州、湖南、福建、江西等地坚持风险评估先行、防范化解联动、建设与调解并进、发展与稳定统筹,有效防止了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自2008年起,贵州省铜仁市率先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逐步将风险评估纳入现行决策程序、部门职能、审批体系和绩效目标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搜集民意、聚集民智、化解民怨,实现了“项目要推进、风险要防范、矛盾要解决、群众得实惠”。6年来,全市共排查调解社会矛盾纠纷10.56万起,预防和消除群体性事件隐患130余起,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针对社会矛盾多发的现实,“枫桥经验”成为各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大法宝。“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正在成为常态,由“和稀泥”到“依法解决”的矛盾化解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努力健全人民调解网络,仅北京就设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7600余个,建立互联网纠纷调处中心、百度人民调解委员会、新浪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化解虚拟空间纠纷。

  在上海市城乡社区,活跃着像“李琴调解工作室”“老舅妈工作站”“金钥匙调解志愿者服务队”等一支支民间调解组织,他们植根于基层社区,实施听诊、出诊、门诊、会诊、问诊化解矛盾工作法,及时定分止争。

  随着社会矛盾呈现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特征,处理难度越来越大,靠部门“单打独斗”、靠手段单一的调解方式往往难以奏效。各地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创新诉调、检调、公调、访调对接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资关系等领域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参与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

  天津市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处理医患纠纷的第三方,5年来受理医患纠纷2304件,依法调解成功1833件,协议履行率达100%,得到了患者和医务人员双方的认可。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国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排查近438万次,预防纠纷305万余件,调解纠纷1373万件,调解成功率97.8%。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仍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各级政法综治部门以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组织开展了打黑除恶、治爆缉枪、打击电信诈骗、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扫毒害保平安等一系列打击整治行动,成功侦办了“3·19”湄公河特大跨国贩毒案、刘汉刘维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案、编造“飞机诈弹”案等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大案要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既是建设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也是维系人民福祉的民心工程。

  对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各地通过人性化管理、强化教育矫正、提供适应性帮扶等措施,推动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截至今年6月,全国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99.4万人,累计解除127.2万人,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为0.17%。

  “武疯子”造成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协调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出台意见加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各地综治部门协调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诊疗服务,协调民政部门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送诊救治,努力做到“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

  近年来,社会人员流动性逐渐增强,犯罪行为跨区域特点日益突出。为适应新形势,环首都七省区市、东北地区、西北地区、泛西南、长三角地区、中部五省、泛珠三角地区建立多地区、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治安防控区域协作机制,大大增强了防控整体实效。

  各地公安机关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街面,武装巡逻、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北京150辆武装巡逻车组成的专职武装巡逻力量,按照重点大街全覆盖、单车巡段不超过3公里、接警到场不超过3分钟的原则,屯扎街头。广东省广州市有700多个巡组加强街面点线巡逻控制,还设置80个应急巡防警区,200余名特警、战训等机动备勤力量,屯警街面。从今年3月起,江苏省金坛市警方构建以专职巡防为依托,以岗亭为据点,以巡逻车为网格的一体化防护网,全市盗窃电动车、入户盗窃、农贸市场扒窃等案件发案数同比大幅下降。

  从人防、物防到技防,随着科技的发展,充分运用技防创安已成为平安建设的重要手段。据了解,江苏借助智能化信息平台、物联网技术应用、技防设施广泛配置,推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平安建设中深度应用,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已全部建成技防乡镇(街道),一张攻守兼备、动静结合、实战高效的立体化防控大网,让违法犯罪分子“不敢来江苏、来了作不了案、作了案跑不掉”的震慑力量日益彰显。

一站式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是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而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综治组织的重要职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综治组织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把为群众办事的窗口集中起来,把承担基层服务管理的多个中心整合起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在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民之家”,记者看到,这里设置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涉法涉诉信访接待中心、应急处突指挥中心等多个平台和36个为民服务受理窗口。市民需办理的事项,基本都可以办妥,真正实现了身份证、房产证、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婚姻登记等家事家办。

  浙江省宁波市81890社会服务平台、杭州市上城区“平安365”平台,借助电话、网络等,群众有急事、难事或咨询,一个电话、动动鼠标就能得到帮助,解决问题。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社区邻里中心延伸乡镇(街道)服务管理中心等平台的有关职能,设立民众联络所,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防范、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工作,提供免费上网、免费阅读等便民服务。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开通“幸福驿站”,按照“政府扶持、民间运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运作模式,筹集社会资金,发动社会组织力量,为全区老年人、儿童以及困难群体提供免费服务。

  据统计,截至去年8月底,全国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平台覆盖率分别为92.4%、94.4%、80.3%,有8个省(区、市)三级平台覆盖率在95%以上。

  各地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紧紧依靠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情况、化解矛盾、提供服务、解决问题,真正使平台服务覆盖到每家每户,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一大亮点。

  “我家的房子终于有‘身份证了’(门牌地址),家门口的路灯亮了,今后我儿子给我寄包裹再也不用到村委会去取了。”周奶奶家住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兰子堤小区,最近她逢人便说这件事儿。

  原来,兰子堤小区为拆迁安置小区,门牌地址、物业管理、绿化环卫等配套设施不到位,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今年7月,资阳区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网格长、网格员和楼栋信息员搜集居民呼声向上反映,推动解决了一些问题,群众拍手叫好。

  北京市东城区是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先行者之一。全区187个社区被划分为589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党支部书记、管理员、民警等7种力量,整合社保、工会、妇联等特色力量进驻,形成“7+X”力量配置模式,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绝大部分问题解决在社区网格。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浙江省推进平安建设的特色。截至今年3月,全省划分为管理服务网格11.7万个,组建服务团队19.8万支,配备专兼职网格员34.6万人,管理服务网络已覆盖到全省所有农村、社区,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如今,网格化管理不仅由东部地区发展到西藏拉萨市等西部地区,而且正逐步往农村地区推广。“基层网格长办小事、报大事,职能部门办实事、解难事,上下有效对接。”一位基层综治工作者深有感触地说。

  没有平安建设的信息化,就没有平安建设的现代化。湖北、山西等一些地方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精准便捷、协同共享、便民利民的综合信息平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信息化为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深化平安建设奠定了基础。

汇聚民力创新办法共创平安

 

  76岁的曹修澍老人是山东省济南市建新社区的一名平安志愿者,人送外号“火眼金睛”,因为他总能发现身边一些影响平安和谐的小事,上报给社区干部。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平安靠大家。”

  在全国各地,有许许多多像曹修澍这样的平安志愿者,为平安中国建设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把身边小平安累积成大平安。

  平安建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平安建设才能拥有不竭动力。去年以来,各级政法综治部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的新机制新办法,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今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启动平安志愿服务工作,社区治安积极分子、退休人员、出租车司机、教师等各行各业人士踊跃参与,至今已发展平安志愿者4万余人。湖北省大冶市在乡镇成立“五老和谐总会”,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搜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陕西省洛南县按照每个社区不少于50人、每个村组不少于20人的标准,将热心群众吸纳到治安巡逻队伍中来,仅今年以来就协助民警化解矛盾纠纷286起。

  为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少地方创新机制,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出了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治安保险等一系列举措,打牢平安建设的群众根基。

  上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消防队和基层消防安全组织开展工作。广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招聘文职人员、辅警、志愿者、义工充实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立社区矫正专职社工队伍。河南省财政厅、民政厅近日出台《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领域,面向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在推进平安建设过程中,广大群众不仅积极参与,还想拥有话语权、主导权。“我们小区有议事会、听证会、评议会,有什么重大事务,居民都会参与决策、表达意见,有事共同搞定;小区有啥急事,居民有啥困难,都来这里讲讲。”上海市闸北区锦灏小区居民谈如瑛的这番话,是对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生动概括。

  去年以来,许多地方注重发挥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让人民群众自己动员组织起来,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重庆市江津区创新设立“居民议事厅”“群众说事点”“党群连心日”等多种居民自治形式,聚民意、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上海市静安区让居民共同决定社区事务,已成为各街道落实政府实事项目的主要途径。“通过居民自主‘议事’‘管事’‘监事’,在民主参与中寻找利益‘最大公约数’,居民纠纷和矛盾减少了,政府工作也减轻了。”静安寺街道办事处主任彭琼林说。

  平安建设需要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更要有严格考核奖惩。河北建立统一的平安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对党政班子实绩考核,平安建设分值提高到10%左右。内蒙古自治区明确将平安内蒙古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于工作不达标的,实行亮牌警告;对因重视程度不高、工作落实不到位引起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治安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责任。

  这是一场消除火灾隐患的“人民战争”:2012年11月至今年10月,全国消防部队接警出动192.6万余次,日均2700余次,共抢救财产价值877.6亿余元,抢救被困人员33.9万余名,疏散被困人员170.8万余名;全国省、市、县三级全部开通“96119”举报投诉热线,深入开展了“除火患、保平安”等专项行动。今年4月,公安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7个部门组成10个考核组,对31个省(区、市)政府2013年度消防工作进行了考核,考核组一致认为: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城市抗御火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

法治保障平安建设固化成果

 

  法治是推进平安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平安建设的每一步推进,都需要用法治思维加以指导;平安建设的每一项成果,都需要用法治方式加以巩固。 

  今年3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政法机关大力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努力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不断完善诉访分离、程序导入、案件办理、终结退出、司法救助、责任追究等机制,涉法涉诉信访形势不断改观,初步实现了从“信访不信法”到“弃访转法”的可喜转变。

  去年以来,政法综治战线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推进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建设面临的问题,努力把平安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建设平安中国提供法治保障。

  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网络谣言、暴恐犯罪,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解决法律适用难题,政法机关形成整体合力,打出了“依法惩治犯罪、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组合拳”——

  去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今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出台《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们发现,食品药品犯罪、环境污染犯罪、暴恐犯罪、网上制造传播谣言高发多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针对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去年10月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对有关办案程序、法律适用等作出明确规定。随后,政法机关依法及时处理了海南、河南、云南等地发生的性侵害女童案,严惩了犯罪分子。对此,舆论普遍认为,意见发布及时,针对性强,对预防、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新数字表明,与3年前相比,全国查处酒驾起数和酒驾致人死亡数均下降40%左右,“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氛围越来越浓厚。严管酒驾的成功经验,被誉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一个“法治样本”。

  为巩固和发展平安创建成果,各地及时把平安建设中的成熟经验做法上升为地方立法或制度规定,让平安这个“易碎品”变为“耐用品”,夯实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今年5月,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意见》。有专家表示,广东普遍推开法律顾问制度,使法律服务覆盖城乡社区,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之举。

  近日,江苏省综治办、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两年内实现全省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全覆盖,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部署,广大政法综治干部倍感振奋。他们纷纷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更好地肩负起实践者、推动者的责任,深入扎实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本报北京11月2日讯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