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梁家河

25.09.2015  11:13

  金秋的陕北,硕果累累,景色迷人。圣地延安的梁家河村,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68岁的村民张卫庞,正在自家果园里和老乡兴高采烈地拉着话:“今天,咱村里人从微信上看到,近平总书记在美国还讲他在梁家河和咱们一起劳动的故事。全世界都知道梁家河了,太令人高兴了。

  “总书记对梁家河的感情就是深,走到哪里也忘不了梁家河,忘不了咱们老百姓!”他激动地说。

  张卫庞告诉我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非常穷,几乎家家吃的都是玉米团子、糠团子,一年到头吃不上肉。“只有重要的日子比如八月十五、过年,才可能吃肉。那时队里养羊,整个村子才杀一只羊,每家分一一点点肉。”提到吃肉,张卫庞回忆说。知青习近平当了梁家河村支书后,对生产抓得紧,带领大家治沟造地,条件改变了不少,基本上就不吃糠了。他说,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今天的梁家河家家住上了新房子,都有了自己的产业,马上还要搬到镇上的小区楼房里住,今后到村里就是管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吃肉的问题早不是问题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想吃就能吃上,生活好了很多。”张卫庞说:“现在十亩苹果树都已经挂果了,我正在注册自己的苹果商标,还专门到外面定制了包装箱,我的苹果能够装2000箱,每箱按100元来计算,能够达到20万元。像我这样的家户有的是,我们村里农民都成了报纸上说的职业农民了!

  梁家河是陕北最为普通的一个小山村。1969年一批北京知青的到来,给古老的村子注入了新鲜的力量。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7个年头里,带领大家打坝造地、发展产业、建设沼气池,使梁家河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还深情地说,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梁家河学到了很多东西,梁家河是个大有学问的地方。

  是的,梁家河的乡亲们明白,近平总书记说的大学问就是勤劳务实,一切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梁家河人就是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务实、勤劳、团结、奋进、爱民”的梁家河精神,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去年,梁家河村人均纯收入已达9600元。如今,梁家河的苹果、小米已成了知名品牌,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梁家河村与本香、中菲养殖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合作,目前已建成7座养殖场,其中6座已经进猪、存栏12000头,现在入股169人,预计每年的利润将达31万元。梁家河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村上新的支柱产业,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梁家河对群众进行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技能培训,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公司主导,群众参与,自主经营,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购置了电瓶车40台,解决就业113人。据统计,自今年5月份到现在,慕名而来的游客达10万人次,农家乐也应运而生,新建农家乐12家,目前已有6家投入运营。

  “近平总书记说得多好啊!‘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梁家河村主任巩保雄说:“总书记时刻不忘梁家河的村民,梁家河的发展时刻牵动着总书记的心,我们决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脚踏实地,把梁家河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近平总书记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