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清风扑面来——延安以制度建设正风肃纪打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纪实

06.02.2015  11:45

  本报记者 艾庆伟 通讯员 刘晓军 苗剑鑫

  十八大以来,延安各级党委秉承延安精神,充分发扬优良传统,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共同向“四风”宣战,向腐败宣战,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圣地清风扑面而来,干群关系全面改善。

  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市(区)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和履行主体责任述职评议会议上,延安在党建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两项工作测评中双双名列前茅。

  不管是谁,违反法纪都要查处

  “对漠视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以强有力的震慑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的话掷地有声。

  位于延安市区枣园风情街的两栋违法建筑,因为正对面的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局而显得十分扎眼。两栋8层高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少说也得耗资几千万元,一度引起干部群众热议和新闻媒体关注。

  坚决查处这起典型的违法建筑,不管涉及到何人都要一查到底。这是延安领导班子的共识。很快,大肆收受开发商贿赂、房产、礼品礼金折合人民币近千万元的10名贪腐村官,4人受到了党政纪处分,6人被移送司法机关,7名开发商和5名涉案干部也受到了相应处理。

  宝塔区枣园镇石佛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根生,先后受贿315万元,住宅两套(价值136.2万元);阳崖村党支部书记郝树东,收受贿款20万元及价值18500元的礼金礼品;下砭沟村党支部书记杨高升,收受贿款140万元、价值494680元住房一套及价值18500元的礼金礼品。

  记者从延安市纪委、监察局了解到,十八大以来,延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5000余件(次),初查核实违纪线索4064件,立案2417件,处分2446人(县处级干部42人,乡科级干部287人),移送司法处理56人,挽回经济损失7492.64万元。

  安塞县一名政府原副县长,在他人挪用中央可再生能源项目资金中接受贿赂20万元,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判处10年有期徒刑。

  今年,甘泉县公安局原局长和甘泉县人民法院原院长均因滥用职权、贪污而被“双开”,正在等待法律的严惩。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延安严惩各种腐败行为,维护党纪国法尊严,保证政令畅通和干部队伍清廉。

  小处入手,铲除腐败滋生土壤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延安市委迅速出台了市级领导改进工作作风的若干规定和具体落实办法,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力促八项规定精神在延安落地生根。

  延安市纪委专门制定了监督检查办法,加大异地交叉检查、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力度,对公款大吃大喝、旅游、违规购买赠送节礼和公车私用、“三公经费”使用等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严肃查处我行我素、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

  据统计,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作风建设问题466起,处理党员干部1233人,其中诫勉谈话163人,警示训诫537人,通报批评350人,党政纪处分183人。

  特别从2014年开始,延安点名道姓曝光典型案例,使警示震慑作用更加显著。目前已5次对17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予以通报,市农业局调研员、市果树试验场场长张延生等35人被点名曝光。

  就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延安“对症下药”,开展专项治理。开展规范在编不在岗和清理“吃空饷”专项治理,全市共返岗工作1306人,核减编制1131人,停发和扣减工资425人,追缴“吃空饷”资金346万多元,责任追究88人。开展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专项治理,对违规大操大办的3名县级干部进行了处分。开展公职人员上班期间打牌赌博问题专项治理,包括1名副县长在内的28名公职人员因上班期间打牌赌博受到了党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3名科级干部受到了免职处理。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先后公开拍卖超标公务车93辆、“陕JA”车牌36副,所得1816.7万元全部上缴财政,查处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问题35起,处理46人,给予党政纪处分6人(其中县处级2人,乡科级4人)。开展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公司企业内部食堂大吃大喝等专项整治。

  “往年打11月后就忙开了,一直忙到正月,不是请客的、就是摆席的。”面对不温不火的生意,延安市中心街一家高档酒店管理者王女士不胜感慨:“公家改作风,真是有力度!

  堵塞漏洞,构筑权力监督机制

  在延安市发改委的办公楼里,从主任到科员,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块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马上就办”四个字,这是他们对前来办事的群众的承诺。

  这项旨在深化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创新制度——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机制,于去年在全市推行。

  在严格落实“一测二评三运用”关键环节的同时,延安还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和群众中聘请了191名特邀监督员,对权力部门和窗口进行动态“巡视”,促使他们重新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延安市工商局推行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企业信用监管制度改革,将过去106项前置许可精简,保留其中的27项。市规划局把项目审批的时间由原来的138天压缩到58天。

  近年来,延安坚持用延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指导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逐步完善具有延安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制度群”。

  针对“吃空饷”特别是“空中飞人”现象,延安市创建了人力资源电子监管制度,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工资审核、发放业务等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严格监管,彻底堵死了“空中飞人”的门路。

  截至目前,电子监管平台共纳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574个25796人,实现了与13个县区平台联网运行,已办理工资审核发放业务1971笔,纠正干部年龄不符、工资标准不一等各类错误信息3000多条。

  延安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罗毅龙介绍说,纪检监察机关可通过实时检查,监督增减人员和干部提拔、流动、调配等情况,追索被举报人员和其工作经历,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

  去年,延安全面推行居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率先在全市95个社区全部建立居民监督委员会;推行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受理群众信访件389件(次),初核267件(次),立案92件(次),快速有效解决了一批问题;推行民主测评政风行风制度,对全市77个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行业进行了语音外呼测评和调查问卷测评,促使部门和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

  此外,延安要求各县(区)也针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构建监督制约机制。其中,延川县纪委牵头创建的延川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就是很好的例证。2014年7月,延川扶贫办在投资580万元的小程村扶贫移民安置房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评标专家发现报名3家投标企业的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有60%以上类同,当场宣布废标,并对其中两家类同严重的投标企业进行了处理,一年内不允许在延川县境内投标。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省纪委推行制度加上创新制度,在延安至少有20多项反腐倡廉制度得到全面落实,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按制度办事的习惯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