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消纳成难题 西安年处理能力400万吨

18.06.2015  10:55

  城市快速发展,建筑垃圾也迅猛增加,这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问题。昨日,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处理培训班在西安开班。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西安共有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32家,年处理总能力在400万吨左右。

  现实难题

  建筑垃圾猛增 消纳场地越来越少

  据西安市市容园林局统计,西安目前共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5195辆,平均每晚申报的出土工地在100个左右。2009年前,西安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约2000万吨,2009年增加到3300万吨,2014年突破了5000万吨,达到5500万吨。

  建筑垃圾消纳是制约各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突出难点问题。几年前,西安的建筑垃圾消纳场以沙坑、废弃砖瓦窑和天然沟壑为主,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可用的场地越来越少。

  西安几乎每年都要进行消纳场的规划和选址。2014年,西安共规划了6处消纳场和1处堆山造景项目,可消纳建筑垃圾约4220万立方米,基本满足城市2~3年的需求。

  变废为宝

  32家企业年处理总能力400万吨

  目前,西安每年产生1000万吨左右的拆迁垃圾。记者了解到,西安正在通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办法,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据悉,目前全市共有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32家,年处理总能力在400万吨左右。

  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是彻底破解消纳难题的长久之策。让建筑垃圾变成再生资源,达到“变废为宝”的目标,既解决了垃圾消纳的难题,又缓解了经济增长和资源短缺的实际矛盾。位于沣东新城黄堆潭村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是目前西安规模最大、生产工艺最先进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年处理能力可达200万吨,占到了全市综合利用年处理总量的50%。生产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搅拌、道路施工、公园广场和市政设施建设、房屋建筑等领域。

  未来规划

  5年建设5~6座综合利用项目

  据了解,为了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快速发展,西安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拟从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将综合利用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在全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商业用房、市政道路、公园、广场中推广应用。提倡各类设施、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和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同时,《意见》对西安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设5~6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年处理能力200万吨以上的综合利用项目,除了拆迁垃圾,还要对地铁建设、基坑深挖产生的黄土进行资源化利用。逐步关闭技术差、产能低、污染大的综合利用厂,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综合利用体系。

  相关新闻

  有望实现垃圾分类回收

  环保机构计划在部分社区推广“绿色平台

  有望实现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如何分类,看看这些东西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昨日,团市委、西安志愿者协会主办、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协办的西安市“垃圾减量分类环保 低碳生活”主题活动在革命公园里举行,垃圾分类小游戏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参与。

  “篮球、钢铁、啤酒瓶、菜叶子……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在昨日的活动中,志愿者们组织了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市民们也尝试着测试自己掌握的垃圾分类知识。

  在公园晨练的赵阿姨也参与到其中,“平时我还挺注意垃圾分类的,知道旧电池、塑料袋都是不可回收的,一般不会把平常的生活垃圾放在一起。”赵阿姨说,虽然自己做了简单的分类,可小区还是一个大垃圾桶,最终垃圾又归结到一起了,很难做好垃圾分类,如果小区也有分类垃圾桶,再给大家进一步普及一下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会回收的,就能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了。

  从事多年环保志愿工作的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负责人张昕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垃圾分类,他们现在正在推广一种“绿色社区平台”,这个平台通过安装手机APP,居民在家就可以进行呼叫,工作人员负责前期发放分类垃圾袋,接到呼叫后就能上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做到家庭预约回收。

  “我们打算在5到10个社区里逐步开展这种家庭预约分类回收的实践,以社区为单位,将附近的垃圾回收站点和社区居民同时纳入平台上,开展就近分类回收,垃圾回收后送到资源利用公司,做到变废为宝。”张昕说。(记者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