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建筑工地现场关键岗位将进行实名制管理制度

31.12.2014  10:14

住房和城乡建设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西安网讯 (记者 韩涛)12月30日上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打造高效廉洁便民服务中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开始对全省建筑工地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实施实名制管理制度,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监管模式,进一步推动全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阳介绍,按照规定,实名制的管理对象为在全省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或监理的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施工企业包括:在建项目担任项目经理的建造师、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监理企业包括:驻工地项目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此外,施工、监理等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岗位人员也包括在内。

  记者获悉,省住建厅将对在全省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中从事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岗位人员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实行实名制管理,并将落实实名制的情况与企业资质动态监管、个人从业资格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从而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行为,建立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机制。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应按照企业投标文件的承诺配足配齐并坚持到岗工作。其中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和其他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时间按日计算不得少于每月施工时间80%。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中标后,在合同履行期间原则上不得更换,如需更换,应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履行。

  “我们在今年的7月至8月,对全省所有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注册人员、技术管理人员、专职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监理员进行信息采集,核发实名卡,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全省范围内所有建筑施工项目的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实施实名制管理,实现全省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动态监管”。

   19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

  据悉,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承担住房和城乡建设各行业的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的审批、核准、审核、备案和相关业务的变更等工作,根据业务类别,现共设14个对外办事窗口,将现有的19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中心主要承担城乡建设各类企业资质证书的变更、动态考核、企业资质的延续、省内外企业出入省承接业务的备案、个人执业资格注册以及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建筑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简称A类人员、B类人员、C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等事项的审核、审批。承担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的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注册的延续、变更的初审,新办、升级资质和建设项目选址申报资料的受理等工作,基本涵盖了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