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推着丈夫去上班

27.03.2015  12:25

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用一颗温柔的爱心,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忙碌地工作,赢得了同行和广大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赞誉;她,用瘦小的身躯和柔弱的双肩,坚强地扛起了苦难家庭的重担;她,用勇气、智慧和汗水,顽强地经营着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她,用非常人般的、“女汉子”的气魄,谱写出了一曲动人心扉的生命交响乐。她就是洛南县景村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张建华。

灾难,从天而降;丈夫,右眼失明

面对苦难,不知有多少人都选择了放弃。而她,一个单薄、文弱的女性,面对残酷的现实,却勇敢地迎难而上,毅然挑起那多灾多难的家庭重担,一路大步向前,毫不犹豫、毫不懈怠。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8年的一天,张建华的丈夫孙启锋在杨村中学做化学实验时,一不小心,试管突然爆炸,炸伤了右眼。当时正在医院上班的她,突闻噩耗,顿时惊慌失措。女儿当时只有6岁,没有人帮她照看,她只好独自带着女儿陪着丈夫,奔波于西安各大医院,求医治病,来回住了好几次院,做了3次手术,但病情还是依然没有好转。最终,丈夫被医生诊断为右眼完全失明,而左眼视力也骤然下降到0.3。

那个时候,整个社会普遍经济条件不好,她也不想给学校增加负担,就和女儿住在每晚10元钱的康复旅社内的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而且一住就是半个多月。在西安看病的日子里,她很少去城里,更没有去城里闲逛过,女儿非常想去动物园,她也没有带她去,目的就是为了能省下该省的每一分钱,更好地为丈夫治病。

灾难,再次降临;幸福,没有关门

2008年,还在工作岗位上的丈夫,又突发运动性共济失调症,下肢瘫痪,失去了行走能力。大小医院都看遍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告诉她,真是没办法恢复了,只能靠平时多锻炼来尽量维持了。听到这个结论,作为医生的她,曾一度内心强烈自责,她多么希望自己真的是个天使,能够为丈夫消除病痛和折磨。为了治好丈夫的病,她曾熬过几百付中药,推拿、针灸等等,凡是能试的方法都试完了,但还是没有一点儿效果。

丈夫是个好学上进、自尊心极强的人,离开了他热爱的学校、教室、讲台和学生,时间一长,整个人变得非常地抑郁、忧愁和苦闷,整天窝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跟人说话,脾气也变得越来越焦急和暴躁。一年来,他几乎天天摔盘子、摔碗,不吃饭,只要是能够得到的东西,一生气了他都摔。为了不影响工作,又能照顾好丈夫,张建华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为丈夫准备早饭,安顿好丈夫后,自己随便扒拉两口就去上班了。

那时,女儿正上高三,面临高考。有一天晚上,女儿打电话说头疼得厉害,她把丈夫临时托付给邻居,就打车去了县城,连夜带女儿去医院就医、输液,液体刚输完,天就亮了。她放心不下家里的丈夫,就吩咐女儿自己照顾好自己,然后,坐最早的一班车回家了。面对同样需要关心和照顾的女儿,她总觉得亏欠女儿的太多太多了。当时,她心分两半,一半操心丈夫,另一半牵挂女儿。面对生活的苦难和煎熬,心力交瘁的她,处在几乎就要崩溃的边沿。

女儿高考的那两天,她一边上班,一边还要照顾丈夫,她只有在心里为女儿默默地祝福与祈祷,两天来,她几乎都没有合过眼。夜晚,望着无尽的黑暗,她长长地想,这无尽的苦难,何时才是尽头啊?黎明来临,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望着天边的曙光,她不断地鼓励自己:面对苦难,抬起头,前面就是曙光,就是希望。

上天,并没有关闭她的幸福之门。丈夫情绪稳定的时候,还经常鼓励她和女儿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那一年,她要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英语是她的弱项,丈夫还教她认单词,分析句型。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英语考试终于顺利地过关了。职称考试很难,她考了两次,每次都有一门不过关。在她想放弃的时候,是丈夫和女儿鼓励她、支持她,并告诉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终于,在她第三次参加考试的时候,所有科目一举顺利通过,荣幸地成了一名合格的主治医师。就在同一年,争气的女儿也不负众望,光荣地考上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她愁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灾难,三次降临;考验,还在继续

但上天对她的考验,远远还没有结束。2012年的冬天,丈夫又患上了脑梗,并一连住了两次院。可恨可恼的疾病,几乎摧毁了他的理智,搅乱了他的思维。丈夫断然拒绝服药,半夜三更地不睡觉,逼她推着他在走廊里走来走去。屋子外面飘着鹅毛般的雪花,西北风呼呼地抽着。她的心如同这个冬天一样地冰冷,她的脚步也显得越来越沉重。

2013年的春节,她们一家三口是在医院的病房里度过的,没有欢乐的春晚,也没有丰盛的饭菜,更没有过年的气氛。看着女儿手里端着的酸菜搅团,她的眼泪一滴滴地跌落在碗里。

出院后,丈夫的生活也随之完全不能自理了。而在此之前,丈夫已经窝在家里达4年之久了,为了让丈夫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在和单位领导取得沟通之后,她决定用轮椅推着丈夫去上班。刚开始的时候,丈夫死活就是不愿意出门,后来在亲朋好友的再三劝说下,他才勉强答应陪着妻子一起去上班了。她和女儿一起在网上挑选了一辆电动轮椅,由于出家门有11个台阶,为了方便丈夫出进,她请人用混凝土做了个简易的通道。

从下涧村的家里到单位景村中心卫生院大约有2里多的路程,她推着轮椅,丈夫坐着轮椅,一路上夫妻俩时而聊着时事,时而拉着家常,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从此,在这条普通的通村小路上,大家每天都会看到两个特殊的“一推一坐”的身影,在晨曦中、在夕阳中,早出晚归,相濡以沫,风里来雨里去,霜中走雪中行。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张建华用双脚丈量了两个多春秋。

患者:“是个好医生”;领导:“是个好同志

生活中的她,温柔随和,平易近人,热情大方,人缘不错;工作中的她,爱岗敬业,踏实勤奋,患者称赞,领导放心。参加工作20多年来,她和所有同事从没有闹过摩擦、矛盾和纠纷,还多次在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虽说妇产科是高风险的职业,但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她已经有了特殊的感情,已经贯穿于她的人生,并融入她的生命。只要患者需要,她就随叫随到。为此,很多人不理解,说她傻。她的家人对她的身体更是无比地担忧,对此,她总是笑而不答。因为,她对工作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既然已经踏上了这个工作岗位,就拥有了一份职业的责任和担当,我收获更多的是喜悦和幸福。

在从事妇产科几十年的工作中,她见证了550多个新生命的降世,这些小生命就像550多颗闪亮的繁星,照亮了她人生前进的道路。

那是2009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她看了看表,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电话是居湾村的村医打的,说村上有一个产妇马上就要临产。她急忙起床,告诉丈夫一声,然后就冒着大雪,骑着自行车,一步一滑地来到了医院。过了一会儿,产妇才被送到医院,等到做完一系列检查后,才发现是难产。她穿着手术衣,陪家属把产妇送到县医院,而当时只有一个家属在场,她就帮忙抬着产妇楼上楼下地做着各种检查,最后又抬到四楼手术室,直到医生实施剖腹产,取出婴儿。随着婴儿一声响亮的哭声,她这才松了一口气,才觉得自己已经累得站不起来了,看了一下表,已是早上九点多了。

2010年的时候,已经放春节假了,一天早上五点多,有个人打电话说,他的妻子要分娩,她急忙赶到了医院,把产妇推进了产房。孩子虽然顺利分娩了,但非常意外的是,胎盘并没有娩出,她迅速地作出判断——发生胎盘滞留了。她急忙把产妇送到上级医院,在她和妇幼保健院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胎盘终于被取出来了。产妇得救了,她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想到还在病床上的丈夫,她坐在医院过道的椅子上,偷偷地抹了一把心酸的泪水。

张建华是平凡的、普通的,她没有超凡脱俗的能力,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面对众多患者及家属的感谢,她总是这样说:“没有啥,这是我应该做的!”是的,她只是用“这是我应该做的”这种最为简单、朴素、明了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行动,用自己平凡的事迹,诠释着一名妇产科医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如今,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丈夫的病情已得到控制并基本稳定,情绪也相应地好了许多。女儿今年已经读到了大四,马上就要毕业,而且已经基本确定了工作的去向。2014年,她的家庭,还光荣地被评为“商洛最美家庭”。

问问她现在的感受,她一脸轻松、愉快地说:“刚开始的时候,我真是接受不了;到后来,整个人几乎都快要崩溃了;现在,一切都顺适了,也都习惯了,没有啥。”这是她发自肺腑的感言。

面对苦难,只要勇敢地抬起头,前面就是曙光,就是希望……

让我们一起来为张建华一家,默默地祈祷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