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七旬老铁匠50年打6万件农具 虽然累但是满足

05.03.2017  10:02

  72岁的李来运,至今一直记得他19岁学习打铁的那个情景---师傅梁老汉坐在火炉后头有节奏地拉着风箱,生铁被炭火烧得通红,整个打铁铺里异常闷热;梁老汉杆子一敲,用铁钳夹起“红铁块”,李来运就赶紧去摸手边的大锤。师傅把“红铁”往砧上一放,两个大锤就抡了下来,火花四溅,师傅打哪里,李来运就打哪里,叮叮哐哐几个来回,两人就满头是汗,汗珠淌在布满烟尘的脸上,流出一道道黑色的痕迹……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徒,到如今在村里无人不晓的老铁匠,50多年的打铁生涯、6万多件铁艺农具,让李来运对这一行充满感情。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机械代替了手工,可李来运还是不愿放下这个他赖以谋生的“职业”,“车不倒了尽管推,能干我就尽管打。”摆弄着手中刚打好的小锄头,李来运笑着说。

  为了生计,19岁开始学习打铁阎良区断垣村路口,李来运家门口简易的铁匠铺子,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在当地却很有名气;每天晨光和傍晚的时候,这个铺子里传出来的清脆打铁声,成了断垣村几十年带有标志性的“美妙音乐”。打了一辈子的铁,精湛的手艺并没有让李来运发家致富,这点从土坡下他居住的简陋房屋就能看出来。李来运4岁跟着父母逃荒来到断垣村,从此定居下来。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那个年代,因为兄弟姐妹较多,李来运小学毕业就辍学开始打工,19岁跟着同村的铁匠梁老汉开始学习打铁手艺。学习这门手艺的理由似乎非常现实,当地流传一句俗语---“铁匠冒股烟木匠得半天”,说的就是铁匠这个活儿来钱快。

  从那一天开始,李来运和“打铁”这个两个字就再没有分开过。学成手艺用了3年的时间,李来运就可以独立打制铲子、锄头、镰刀等各种小农具了。“那个时候需要农具的人特别多,我一天到晚都在打铁。”虽然一个小农具也就1元多钱,但对李来运说,一年能挣上千元,这些钱就是李家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了。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李来运开始点火,准备打制一件农具锄头。现在有鼓风机了,炭火升起来很快,一会儿原铁就被烧得通红通红的,妻子杨菊梅也抡起铁锤过来帮忙。大锤飞舞中,70多岁的夫妻俩配合得相当默契。只是毕竟上了年纪,没砸几下,杨菊梅就有点喘,“跟着打铁的,就得抡大锤。

  杨菊梅说,嫁给李来运后,看着丈夫打铁辛苦,她都会帮忙;一开始打不好,丈夫还老“”她,委屈得杨菊梅撂下大锤也开始耍脾气,可不一会儿看见火星四溅中辛劳的丈夫,她又拿起铁锤一起干了起来。如今,杨菊梅也是一个打铁的老行家了。“一般青年娃是下不下那个势的。”对于打铁的辛苦,李来运不知道怎么去描述,他指了指自己穿的满是窟窿的衣服,显得特别坦然,“这都是被火星子烫的。

  早晚点火打热铁,剩余时间就要用“起子”把冷铁往光打,也就是用工具硬把铁上粗糙的地方往下铲,这道工序绝对是个力气活儿。也许是习惯了使用古老的“起子”,尽管现在有打磨机,李来运说自己还是喜欢一点点手工打磨出来的细活儿。“铁匠明哄你,木匠暗哄你,说的就是打出来的铁拾掇好,光溜溜,别人就会认为很好。”打磨出的光滑程度,李来运说就像摸着光滑的绸子一样。

编辑: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