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坚守孕育桃李 爱心播洒芬芳满园

19.09.2014  19:1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如果说这是对教师最好的赞美,那么这种美在刘雪萍身上则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刘雪萍老师育人的一贯态度,17岁高中毕业之后,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她,现已历经32年的从教历程。

刘雪萍老师自从教以来,历年教学成绩名列乡镇或同类学校前茅,一个班风学风落后的班级,经她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引导,就会成为一个个先进班集体;一个个“学困生”,经她循循善诱,无微不至的关怀,就会变成一个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一个个“留守儿童”,在她母爱般的温暖和关爱里,和其他孩子一样阳光快乐的成长。

从12元的民办教师待遇干起,无论是过去偏僻的乡村小学,还是现在条件较好的城区小学,都从未动摇过她终身从教的信念,她默默无闻地坚守着三尺讲台,无怨无悔。教书育人的校园,已成为她今生坚守培育祖国花朵的一块乐土。

执着坚守,倾情奉献,做好学生成长引路人。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刘雪萍老师始终坚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情操,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管在哪所学校,她都一直担任班主任,同事们都开玩笑说她是“职业班主任”。“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刘雪萍老师育人的一贯态度,多年来,她始终把转变“学困生”作为班主任重中之重的工作,每学期都要转化三至五名“学困生”。为了学生,她付出了太多太多,每天她最早到校,等候和检查“学困生”的作业,最后一个离校,给“学困生”辅导作业,有时还要送他们回家,哪怕饥饿难忍,也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2007年秋季开学前,刘老师突患胆结石,住院手术不到一周,就要出院,医生再三叮嘱至少休息一个月,可她总觉得孩子们的学习不能耽误,就拖着虚弱疲困的病躯,走进了嘉陵小学,承担起四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由于刘老师多年从事数学教学,教语文使她压力很大。那学期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刘老师几乎没有休息,每天工作到深夜,不是批改作业,就是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计划。

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妈妈”一样的温暖。班级管理她始终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手勤”,严格要求,身体力行,“”字当头,诲人不倦。班里的贫困孩子较多,有的不是没本子,就是缺铅笔,她每学期总要准备好多本子和铅笔送给他们。数年来,自己掏腰包给学生购奖品、买学习用品,垫支费用等达500余元。刘雪萍老师就像母亲一样“”学生。自从她担任了学校留守儿童梁振宇的代理“妈妈”后,经常买学习用品送他,课余和周末陪伴,不失时机耐心开导。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春游,该生耷拉着脑袋。她得知其身无分文,便立即掏出零花钱,让他购买零食和饮料。每次周末梁振宇同学家里无人来接,刘老师都要亲自把他送到公交车上并代付车费。2011年秋,刘老师所带的留守儿童王衍欣,是班上出了名的“问题生”,家长对其都失去了教育的信心。她不断的对其进行开导,虚心倾听他的心声,尽力满足其一些合理要求,一有转变就大力表扬,并发给小奖品。

桂婷婷同学是刘老师班上又一名留守儿童,冬天她穿的很单薄,刘老师就把女儿的棉袄送给她,看到她冻得红肿的手,刘老师又心痛,就买了新手套送给她;每年六一儿童节,都给其买新书包。为了鼓励该生好好学习,每学期刘老师都要买一些学习用品送给她。

任教至今,所任学科每学期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及格率100%,优秀率在85%以上,在全县检测,均达到和超过县局教学量化标准,历次排序均名列同类学校同年级前茅。刘老师执着地坚守着三尺讲台,自己辛勤付出取得的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赞许和同事们的认可,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先后被评为县级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活动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等。

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看似简单却又内涵丰富的话,已成为刘老师坚持终身从教的永恒信念。漫漫人生路,悠悠教育情。刘雪萍老师凭借十八届三中全会教育综合改革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强劲东风,在略阳这块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教坛上,勤奋耕耘,精心播种,让桃李之花竟相开放,结出芬芳灿烂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