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创业者”你支持吗?小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29.08.2017  17:29

您好,能不能麻烦您扫一下二维码加个好友,支持一下我们年轻人创业。

8月27日,记者来到地铁二号线小寨站准备搭乘地铁,在站前等待不久,一名年轻女子拿着手机二维码来到记者身边请求记者扫码添加其为好友,言辞十分恳切。相信很多朋友在搭乘地铁时都遇到过“请求扫码加好友”的类似情况。

创业者”大多是“托儿

这些“创业者”大多为20-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她们通常几人一组,分别从车厢两端向中间移动。挨个询问请求乘客扫码,若被拒绝则立刻转向下一位乘客。碰到地铁安保人员时,她们会收起二维码,装作普通乘客,待安保人员离开后继续扫码。地铁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穿着与普通乘客并无二致,因此难以阻止他们进站。

面对这些“创业者”,大多数乘客都会持以怀疑态度,不知他们的“创业”究竟是真是假。大部分乘客会以“不感兴趣”、“不用了”、摇头摆手等方式直接拒绝,但也有一部分乘客出于好心同意他们的请求。一位乘客表示,这些“扫码者”态度诚恳,有时令人难以拒绝。但也有乘客表示“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泄露”,所以不会去扫二维码。一位网友告诉记者,他曾经觉得那些人创业挺辛苦的,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后来通过这种方式加了三四个好友,结果自己的朋友圈里每天充斥着各类产品广告,天天看他们发各种减肥成功的励志对比照,宣讲大会的视频,还有各种“心灵鸡汤”……

记者亲身体验了几次“扫码加好友”后发现,每个“创业者”的“创业项目”各有不同。这些所谓的创业者大多属于微商的“托儿”。他们并不售卖产品,只是“受雇于人”,即通过扫二维码加好友替微商获得客源。这些微商的朋友圈中几乎都是各类产品的宣传广告,其中包括化妆品、减肥产品、保健品、营养品等等,可信程度不得而知。

如何成为“创业者”?

要成为“创业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扫码加了“创业者”为好友之后,通过他的介绍成为“代理”。二是通过招聘网站发布的兼职招聘信息应聘。说是应聘,其实也是通过添加所谓的“客服”微信进行联系。一些招聘网站将“扫二维码求关注加好友”归为“地推拉访”这一兼职类别,在招聘页面标注提醒应聘者“谨防诈骗”。招聘网站运营人员表示,他们只负责对招聘信息的可信度与合法性进行审核,但具体兼职中“扫码”扫的是什么码、是否为虚假二维码以及是否涉及诈骗等问题并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

这些“扫码创业者”不止出现在西安,全国各大城市都充斥着他们的身影。他们以一种“隐性广告”的新模式刷新着线上推广的方式,但这种模式对于乘客个人隐私造成的安全隐患却是难以估量的。重庆时报曾有过相关报道,一位乘客张先生曾好意支持,但扫码不久后他发现,自己的微信号“莫名其妙”自动地将扫码关注公司的广告群发给了所有的微信好友,最终他不得不向每个朋友解释,而且让他后怕的是,“我手机上绑定了银行卡和支付软件,万一被盗刷怎么办?

如何保障个人隐私安全?

微信等网络工具的普及,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也使得个人网络隐私安全保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此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封面智库近日联合发布国内首份基于百万问卷调研的《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显示,超七成参与调研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揭示了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目前我国的多部法律都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条文,从民法来看,主要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进行刑事诉讼。专家建议警惕“创业者”侵犯个人隐私安全首先要从招聘方入手,例如网络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时配备“举报”、“信息评价”等机制,让用户参与到审核之中。其次也要提醒广大民众,要提高个人隐私安全保护意识,时刻保持警觉,注意防失密、防骗密、防窃密,努力做到万无一失。(记者王桢 实习生 王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