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尖到舌尖 网络外卖喧嚣过后需要冷思考

21.01.2016  10:47

  网络外卖如今炙手可热,“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等APP成了上班族、学生族的新宠。在享受美食,感受便捷的同时,外卖食品安全也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络外卖,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天气寒冷、霾锁古城,很多人变得“深居简出”。躺在床上、坐在办公室,手指轻轻一动,饕餮美食立等可享。近日,网上订餐人数倍增,百度、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均进入订餐高峰期,外卖小哥也跟着火起来。

  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不少人却发现网络外卖存在不少隐忧,“看起来很美,有图无真相”,行业鱼龙混杂,监管频现盲点,隐藏在居民楼里“黑作坊”更是让人胆战心惊。

   从“指尖”到“舌尖”,让我欢喜让我忧

  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李女士最近在家吃了顿很过瘾的火锅。“我通过饿了么在网上订了家老鬼火锅,下单不到一小时外卖小哥就送餐到家。从电磁炉到锅底,从一次性餐布到菜品肉类,服务周到,口味鲜美,第二天店家还专门打来回访电话,非常贴心。”李女士对此很是满意。

  与李女士愉快的订餐经历相比,西安石油大学的王同学则有不一样的感受。王同学告诉记者,在网上订餐虽然方便快捷,但这些外卖往往看起来很美,实则暗藏“陷阱”。“下单之后满心期待,结果却出人意料,饭菜里居然有头发,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好好的一次外卖,却弄得连吃饭的心情都没有了。”当记者追问有无投诉时,该同学说,看到饭菜之后,自己很是愤怒,但由于投诉过程过于麻烦,费时费力,就只是在商家评论栏里如实填写了自己的遭遇。

  李女士的喜和王同学的忧,是如今网络外卖冰火两重天的一个具象例证。

  餐饮020的野蛮生长,几乎席卷所有传统餐饮行业。不管是街边的小面馆,还是商场里高大上的各类餐厅,纷纷竖起了外卖大旗,正如一位业内人士的感概,“如今搞餐饮,你要没个网络交易平台,没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没个外卖招牌,你都不好意思在这个商圈混。” 腾讯2015年关于互联网用户外卖的调查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据调查,2015年我国网上订餐用户比例将近60%,其中每周使用一次以上外卖网站的人群比例近三成。近日老陕们在朋友圈晒出的支付宝账单中,外卖点餐占比也显著上升。

  一边是消费群体和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一边是公众“网上宣传高大上,网下制餐脏乱差”的吐槽。网络外卖缘何“让我欢喜让我忧”?

   行业鱼龙混杂,第三方平台难监管

  位于雁塔区长安中路的朱老板是去年8月加入外卖平台的,该店以正餐为主,日均约150单,生意好时有近300单。朱老板坦言,外卖平台给自己本来萧条的生意打开了一扇新的致富之门。“我的店铺靠近学校,顾客多是学生。大家对外卖食品有质疑无可厚非,有了好口碑才有好生意,是真金就不怕火炼。

  朱老板因自家的外卖食品质优价廉,生意一直很红火。与朱老板相反,如今的外卖商家还存在一大批“李鬼”。记者近日暗访发现,网络外卖订餐平台存在“两张皮”:信息公示不全不实、餐厅卫生状况堪忧、出现问题后难追责等现象突出。

  百度外卖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网络外卖公司规定,加盟外卖网络必须要有实体店铺、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并提交相关图片和证明,但外卖平台由于自身局限性,监管力度不够,也缺乏相应的惩处机制,平台的确有一些声称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的无照商家。

  记者调查后发现,网络外卖普遍存在门槛低、监管难现象,尤其是在微信上售卖食品的商家,既没有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也不受外卖平台的约束;同时,它还涉及工商、工信等多个部门,监管容易出现盲区。一些在网上经营的外卖店,要么找不到营业执照,要么找到了却很难看清店家的具体地址,个别网站的证照符合率更是低到吓人。而那些有营业执照的,在后台食品制作、包装上,也存诸多盲点,只能靠消费者“脑补”。

  而隐藏在居民楼里、略显神秘的“私房菜”,情形更令人堪忧。“我家楼上有个专做外卖的私房菜店家,里面的制作环境脏乱差,食材也不新鲜,这样的家庭小作坊做出的饭菜,质量可想而知。”家住西安市南二环某小区的王女士对网络外卖始终敬而远之。

   网络外卖,不应是 “法外之地

  火爆的网络外卖究竟该如何监管?外卖食品安全又该如何维护?对此,从国家到省上,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给网络外卖食品安全戴上“紧箍咒”,为消费者筑起“舌尖”上的防火墙。

  其中,于去年10月1日起实行,堪称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对第三方网络送餐平台的具体运作提出明确规定。第三方网络送餐平台对入网商户要进行实名登记,要查验许可证,发现入网商户有违法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告监管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要终止相关商户的服务。如果第三方平台没有做到这些,可能面临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网络外卖的食品安全以及卫生问题,我省、市、县各级食药监和工商局、消协等部门也“对症下药”,加强监管,并不时向社会发布网上订餐消费警示。去年年底,西安市工商局对西安市13家团购(订餐)网站的经营商户进行了全面检查清理,共核查商户22047户,清理下架无照餐饮商户6512户。

  如今,新的《食品安全法》已实施三个多月,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整治活动,但网络外卖政策落地难、监管取证难、投诉受理难等“痛点”依然存在。对此,专家建议,网上订餐乃是新生事物,行业规则尚未完善,各大网络平台为了争抢资源,难免会出现突破底线的做法。正常的市场竞争可以实现优胜劣汰,行业发展有一定的成长期。

  此外,完全依靠第三方网络送餐平台来鉴别“李逵”和“李鬼”,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政府监管机构、广大消费者应结成“命运共同体”,把监管信息、商家反馈和第三方平台对接整合,编织起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之网。

  点评:“互联网+”的风口,催生了各种新兴业态,无论是网络订餐,还是线上打车,不管是私人订制,还是上门洗衣,在这个由互联网引领的新商业大航海时代,每天都有新旧更替颠覆逆袭。面对新消费所产生的新业态,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既不能偏面夸大因噎废食,也不能无视问题放任自流。

  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只是一种更为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来降低交易成本,它影响的是交易环节而非生产环节。平台无错,互联网无罪,外卖平台如今已进入“拼物流”、“拼菜品”的时代,若想长久生存,不注重消费体验,不提高更好服务,靠短期的投机取巧只能是饮鸩止渴。民以食为天,只有时时处处把大家“舌尖上的安全”放在心头的商家、平台和机构,才能成为大航海时代的舵手,才能最终笑傲江湖。记者 李蕊 实习生 王娜 樊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