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署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

19.01.2015  10:35

  近日,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联动互动、运行高效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运行体系、运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到2016年和2017年,全省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分别全面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运行;省级社会治理创新综合试点和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市”培育试点2016年前城乡社区全部实现规范化运行。

  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城市社区原则上以街巷定界,一般按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划分;农村社区按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界,不交叉重叠、不留空白区域。二是组建服务管理团队,实行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网格长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居)委会主任担任副网格长。三是整合服务管理事项,以党的建设、宣传教育、综治维稳、便民服务、信息综合“五项任务”为基础,全面梳理城乡社区服务管理事项,实现所有工作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四是建立综合信息系统,为基础数据集成、事项分流处置、综合指挥调度、绩效考评管理等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五是打造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综合履行网格服务管理指挥、调度、监管和“一站式”公共便民服务窗口职能。

  五项运行机制。一是网格走访巡查机制,做到情况掌握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工作推进在网格、感情融洽在网格、工作效果在网格。二是任务流转办理机制,规范网格服务管理事项分类处理、分流办理、分级处置、办结反馈等流程,实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核。三是综合协调处置机制,县乡两级建立值班备勤制度,加强对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的应急处置。四是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网格巡查、联系走访、日志记录、服务办事、民情研判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五是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信息使用管理实行分级授权准入制度,实行“一级一权限、一机一账号、一人一密码”。

  五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落实以设区市为牵头主体、县(市、区)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为实施主体、城乡社区为运行主体的分级负责制。二是注重协调配合,各部门切实打破“职能封锁、条块分割”局面,结合各自职能和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三是落实经费投入,集约使用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项目,发挥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和软硬件供应商在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势,降低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为网格化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提供经费保障。四是严格督查考核,制定推进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权威的效能督导、考核奖惩、责任查究机制,把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绩作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五是鼓励探索创新,针对山区与沿海、城市与农村不同情况,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际,走出一条符合共性要求、体现个性特征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路子。

  据悉,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共有2253个城市社区、4710个农村社区推行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为工作基础、以“”为运行依托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新体系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