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找教室 上厕所 “小豆包”能适应小学生活吗

30.08.2017  13:21

结束了幼儿园生活的“小豆包”就要背上书包,成为小学生了,然而,每年都有一些小学生们不能“顺利入学”,或哭闹不止,或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或不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作业,种种不适应,让家长和老师苦恼不已。 

帮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在幼儿园有生活老师,上课比较随意,可一下子去了小学,不知道短时间内孩子能不能适应?”家住西安红光路的张女士说,孩子自理能力较差,她担心孩子找不到教室,不会自己上厕所,会给老师添麻烦。 

西安市远东一小一年级教研组长、班主任汪华说,“小豆包”开学不适应校园生活的问题年年都有,因个人情况的不同,短则一周左右,最长的孩子适应期在一个月左右。帮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首先要从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家长应有意从整理书包、书籍、文具盒、生活用品,合理规划午休时间开始,帮孩子养成每天预习、复习的习惯,作息时间应有意安排与学校生活作息一致,在潜移默化的锻炼中,让孩子接受从孩童向学生转变的现实。学校也可以提前一两天为新生开学,由老师带领,对教室、操场、卫生间等环境进行熟悉。 

汪华说,多年的教学中,他们总结了一套帮扶的办法,进入学校后,老师会将一些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与自理能力相对弱的孩子结对,在擦黑板、打扫卫生等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活动中,有意发挥“先进”示范作用,让孩子自觉锻炼提升自理能力。 

汪老师说,一年级小学生,有些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要认识到“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比如孩子课后往往在抄写老师留的作业时不够完整,只要孩子尽力了,老师和家长就要给予鼓励,在这种氛围中,孩子往往能树立足够的自信,会更加努力,这方面的能力会很快提升起来。 

提升孩子专注力 

“孩子才6岁,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上课不能专注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会影响学习效果。”面对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在西安某保险公司工作的陈先生满是焦虑。 

汪华说,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心智还未成熟的标志,家长和老师要学会因势利导。对于一年级的课程,多数老师会采取教学和游戏相结合的办法,抓住孩子精力集中的10分钟完成课程重点的讲解后,通常会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所讲课程贯穿其中,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孩子回忆所讲内容,从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家庭读说口头作业时,可设定时间界限,比如完成拼音的读说工作后,可通过听音乐、唱首在学校音乐课学会的歌曲等作为过渡,再完成数学方面的训练。 

亲子阅读要激发认字兴趣 

新版一年级语文更强调孩子的阅读能力,重视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部分家长疑惑阅读以识字为主,还是以看图为主?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开展亲子阅读?汪华说,孩子应先掌握一定汉字,学会用拼音学汉字。家长在为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应注重趣味性,图文结合,同时可适当对象形文字等做拆字讲解,让孩子了解生字的“字理”,激发认字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比如将休息的“休”字,解释为一个人干活累了靠在一根木头上歇息。家长在这方面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 

做可亲的老师 让孩子消除“恐惧” 

“孩子从小比较内向,对生人胆怯,不太容易融入新的环境,担心很难与同学老师相处,影响孩子学习进步。”孩子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彭女士说。 

汪华说,开学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告诉孩子,在小学里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交到更多的朋友,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孩子来到一个崭新的环境,作为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 

汪华建议,开学伊始,老师提前在教室门前迎接孩子们,和蔼可亲地与学生们交流,做到和风细雨。平时与学生讲话时,可俯身或蹲下与孩子“平起平坐”,懂得使用拍拍头发、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常用肯定的言语鼓励孩子们,这样孩子们会很快从心里接受老师,消除对陌生人和环境的恐惧,孩子有了自信,就会很快融入学习和集体生活中。 

本报记者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