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字看脱贫:宁陕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08.09.2016  05:05

  中新网陕西新闻9月7日电(谭海波 杨宁 梁石)68支352名驻村工作队员全部进村,为40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全县5113户13458人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结对子;全县累计投放贷款4.75亿元,其中投放  “脱贫贷”7182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全县新建移民安置社区14个,集中安置1107户3121人,集中安置率90%……

  2018年要率先在全省脱贫“摘帽”的宁陕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工作,干群齐心,强力推进,全县上下呈现出脱贫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移民搬迁旧貌换新颜的良好局面。

  千名干部进村入户结“穷亲

  2月14日,春节收假上班第一天,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栗柞组贫困户张庆德家来了一位特别的“亲戚”——县委书记张益民。

  张庆德笑呵呵的说,这是家里来的最大的官。主客围坐在火炉旁亲切交谈,张书记详细了解他家的困难和发展愿望。原本对贫困有些麻木“认命”的张庆德,心里起了波澜。

  “张书记的到来,为我接下来发展产业打下了信心,我要振作起来,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张庆德说。

  2015年冬季,退居二线的县安监局局长鲁化,走进了兴隆村,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一到兴隆村,有着多年基层经验的鲁化,就拿着本子走村入户,了解户情。拿鲁化自己的话说“坐在办公室是搞不好脱贫工作的。”如今的兴隆村,通村公路也修了,饮水工程也建了,产业进度也在全镇范围内名列前茅。

  “鲁书记来我们这里快一年了,修通村路、建了河堤、发展产业…,为我们干了不少好事,我们已经离不开他了。”村民曹邦坤说。

  作为帮扶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宁陕县人社局干部许琼,只要是自己帮扶对象的事情,再远她也要去走一趟,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最近过得怎么样。

  “在安置点买了新房,家里需要点家具,县城里一个亲戚也没有,只好给许琼打电话,她带我买了家具,还留我吃了饭,一直把我送到车站。”许琼的帮扶对象,广货街镇沙洛村贫困户王堂正感激的说。

  宁陕县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就将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当作头等大事,针对全县脱贫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市级领导联县包村、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县直部门包村、全体干部包户,定目标、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的“四包四定”帮扶措施,成立了11个扶贫工作团,68支352名驻村工作队员全部进村,为40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所有帮扶干部与全县5113户13458人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结对子,带着亲情般浓厚感情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目前,40个贫困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脱贫攻坚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共召开现场会、院落会、田间会500余场次,解决问题1200余起。

  十亿贷款助推贫困户铺“富路

  江口镇冷水沟村丁管红家,一排排蜂箱整齐地摆放在屋檐下面。作为当地“有名的贫困户”,依靠着“脱贫贷”养起了蜜蜂。

  “以前,没有启动资金,想干点啥都难,父亲去世了,母亲精神也有问题,没有一点收入。现在‘脱贫贷’真是棒了我的大忙啊!”丁管红说。

  和丁管红一样,金川镇小川村沙坝组的朱从顺,也是依靠着“金融扶贫”政策,成为了当地的养殖大户。

  “在包帮部门干部的动员和帮助下,我贷款6万元,发展养猪、养羊。目前,养猪100多头、养羊100多只、养蜂70箱,准备到明年,再扩大规模。”朱从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笑着说:“今年,蜜蜂和出栏生猪已经收入7万余元,估计明年收入10万出头。

  和丁管红、朱从顺不同的是,冷水沟村通过“金融扶贫”,融资40万元,成立了宁陕县裕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让当地所有贫困户都成为该合作社会员,都有权利从合作社“拿钱”。

  “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想让更多的贫困户都能解燃眉之急,只要产业评估有效,所有贫困户都能从这里“拿钱”,等产业壮大了,再还回来。”冷水沟村第一书记邢雪花说。

  该县积极发挥农商银行在金融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面向贫困户推出“脱贫贷”。今年,全县已为1845户贫困户发放“脱贫贷”7730万元,其中:种植业1397户5548万元,养殖业586户1607万元,服务业137户560万元。实现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累计为贫困户发放互助资金2186.46万万元,极大地支持了贫困户的发展。全县发展核桃板栗园20000亩,发展猪苓、天麻、魔芋、有机水稻等15000亩,发展食用菌300万袋,养鸡7.5万只、猪牛羊1.2万头(只)、蜂8000箱。

  同时,宁陕县紧紧抓住国家提出的“加快推进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积极向国家开发银行、省农发行争取贷款扶持,全力推进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合乡村公路、安全饮水、人居环境等项目,对今年摘帽的17个贫困村基础设施进行摸排,确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个。分类推进实施,列出清单,夯实责任,对有投资来源的22个项目,捆绑专项资金8500万元;对亟需实施而无资金支持的23个项目,县上不等不靠,自筹资金1000万元先行启动。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对接,争取4.8亿元中长期贷款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政策性金融扶贫贷款项目贷款12.5亿元。目前,有18个水利项目、6个交通项目、9所学校改造、2个村卫生室和失能老人托养中心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600万元。

  “在上级部门关心和支持下,我们通过向金融部门贷款,争取未来几年使宁陕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宁陕的贫困群众一定会如期脱贫!”宁陕县县长郑红丹满怀信心地说。

  十四个移民搬迁社区焕“新颜

  斜阳下的“喜相逢农家乐”院坝里,冯荣祥正在摆放着碗筷,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脸上的喜悦在余晖的映照下,更加亮堂。作为住进安置小区的一份子,冯荣祥住的安心、住的自在。

  “以前住在山沟里,也没有什么收入,自从搬进了正光坪安置小区,开了自己的农家乐,收入也提高了。”皇冠镇正光坪安置小区住户冯荣祥说。

  和冯荣祥一样,筒车湾镇长坪梁跑马田安置小区搬迁户孙习军也享受着国家的好政策,搬进了向往已久的“楼房”。

  “以前住在山沟沟里,交通不变,有时候还没有电,现在,国家给了补助,自己借了点,住进了新房子,孩子上学也方便多了。”孙习军一边说,一边在安置小区的院坝内收着自己晾晒的玉米。

  说起自己搬迁后的生活,新场镇新场村学堂坪组村民张东升感慨万千,以往自己住在山沟沟里,每逢极端天气,自己都提心吊胆。现在,搬进了新房子,张东升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拿张东升自己的话说“能睡个安稳觉了。

  “以前,我们一家6口人居住在山沟沟里,不仅交通不便、用水、用电条件差,而且汛期有泥石流威胁。新场镇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后,我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报名要求搬迁,买了一套面积102平方米的安置房,现在,娃上学、看病、用水用电方便多了,很多城里人都羡慕呢!”张东升说。

  近年以来,宁陕县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围绕建设“生态优、城乡美、产业强、民生好、社会稳”的美丽宁陕目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梅子镇将引汉济渭工程库区移民和陕南移民搬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全镇的整体搬迁。累计完成投资逾亿元,安置移民305户900人,其中贫困户84户。“贫困户脱贫的最大困难就是居住条件的改善,如果房屋的问题解决,其他的问题就会顺其自然得到解决!”宁陕县移民(脱贫)搬迁办公室主任周晓宁告诉记者。

  2016年,全县计划新建移民安置社区14个,集中安置1107户3121人,集中安置率90%。以今年脱贫的17个村为重点,各镇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并积极探索安置社区后续管理和文化建设,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全省“7431”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后,该县大力宣传新政策,贫困群众搬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行”的原则,稳妥的实施土坯房改造,重点完成今年脱贫的17个村395户1196人土坯房改造任务,目前各村土坯房改造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农村安全住房保障有力。

  如今的宁陕县已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脱贫攻坚工作大格局。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说:“宁陕将借助中办定点帮扶和省、市大力支持的机遇,汇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全县整体脱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