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男子患舌癌切除整根舌头 医生割腿取肉再造舌头

12.06.2015  09:51

  

  医生取下患者腿上的肉,再造舌头

  

  N海都记者章微/文黄孔瑜/图

  福州一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不幸患上舌癌。为了挽救生命,他必须切除整根舌头。没了舌头,既不能说话,也无法感知味觉,人生将是何等痛苦。为他治疗的福建医大附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林李嵩提出一个高难度的手术方案——全舌再造。

  6月9日上午9点到晚7点,整整10个小时,海都记者记录了这台“重口味”的手术。切除舌头,割腿取“”,再造舌头。整个手术既有电锯劈骨的血腥,也有穿针引线的细致活。

  9:00~13:00 切舌先切开下唇,再劈开下颌骨

  上午9点多,当我们进入手术室时,病人已经全麻。

  “真可惜,太年轻了。但在我们切除舌头的病人中,最年轻的只有十几岁。”林李嵩说。

  一年多前,这名小伙子吞咽不适,一直以为是咽喉炎,没有注意。最近一个月,舌头开始肿胀疼痛,一查是舌癌。癌细胞已侵犯了脖子两侧的淋巴结。为了保住生命,他必须切除整根舌头。

  林李嵩医生说,他们不仅仅要切掉患者的舌头,还必须再造一根舌头,而且这根舌头还要能用。林主任和助手邱宇医生为患者切开气管并插管,接入麻醉机,划开脖颈,再切开下唇、劈开下颌骨,充分暴露病灶,取下舌头后,清扫左右两边颈部淋巴结,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多。

  14:00~15:00 取肉从大腿割下皮瓣,须带血管和神经

  下午2点,另外2名女医生上场。她们的任务必须从病人左大腿割“”,成为新舌头的“原材料”。这块“”不是普通的“”,而是一块带血管、带神经的皮瓣。它有一个学名叫“穿支皮瓣”。

  术后,林李嵩告诉记者,其实舌头再造,以前都是取手臂上的“前臂皮瓣”来造舌。这个皮瓣也叫“中国皮瓣”,是我们中国医生发明的。但这个皮瓣要取一段桡动脉,会影响手的功能,也不美观。所以,现在都取大腿上的“穿支皮瓣”,

  它又被称为“万能皮瓣”。这种皮瓣的血管是次要血管,但这类血管更细并在肌肉中穿行,非常不好取,后面也更不好接,会增加手术难度。但这种皮瓣对病人腿的功能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医生都取大腿的皮瓣。

  15:00~19:00 接舌如丝的血管和神经,显微镜下“穿针引线

  下午3点,手术的重头戏来了。医生要给病人接舌了。用来缝血管、神经的手术线是9个0的手术线(手术线的粗细常以几个0来表示,缝线越细,0的个数越多,最细的手术线是11个0)。线已经细到用肉眼都难以分辨。

  这时,一台放大40倍的手术显微镜“上场”。林李嵩和邱宇一人盯着一侧的目镜,才能看清这些针线和血管。医生先吻合静脉。静脉只有2毫米粗,但这2毫米直径的血管上要缝6~8针。只有在放大镜下,医生才能用镊子夹着针线“穿针引线”。因为太细了,接一根血管就耗时数十分钟。

  静脉吻合好后,接着吻合动脉,最后才是接神经。光这三个步骤,就耗费了近2个小时。皮瓣接上了,医生们还给皮瓣整形,塑造成舌头的样子。一直到晚上7点10分,手术才结束。

  昨日,邱宇医生告诉记者,病人生命体征稳定,舌头血运良好,皮瓣质地柔软,可以判定已经接活了。新舌头还能向上、向前轻微运动,但患者还不太适应新舌头的形态和大小。

  再造舌,能恢复70%以上的功能

  林李嵩主任说,舌癌和意外伤害舌头切除三分之一以上,就必须再造舌头。对于这类病人,保命第一,功能第二,美观第三。

  他也遗憾地告诉记者,现代医学下,再造舌经过训练,能恢复70%以上的功能,但与正常的舌头相比,还有不尽完美之处,可能会丧失一部分味觉、触觉等,但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吞咽、咀嚼功能。目前,他们已经做了200多例各种游离皮瓣再造舌,70%~80%的人用新舌头讲话,别人能听清。

  皮瓣造的舌头毕竟不如真舌头灵敏,能否把其他人捐赠的舌头移植过来呢?

  林李嵩说,撇开伦理,从技术理论上说,他人捐赠的舌头是可以移植过来的。但之后要考虑排斥反应,而且患舌癌的病人大多要接受放化疗,目前没有实验和临床数据表明异体舌头能经受“考验”。综上,目前自体的皮瓣是再造舌头最理想的“原材料”。

  林李嵩也特别提醒,在口腔癌中,舌癌发病率排到了第一,这与抽烟、口腔卫生不好、不良刺激等都有关系。如果舌头出现溃疡或者异物,且迁延不愈,最好找专业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