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文化厅“十三五”开局之年十大工作亮点

10.01.2017  16:32

2016年,省文化厅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和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追赶超越目标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绘就“十三五”文化发展蓝图,肩负“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陕西”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秉承“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发展理念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以筹备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正风肃纪,真抓实干,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上体现新作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好氛围。


   1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面展现文化自信新陕西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精心筹备,十一艺节于2016年10月15日至31日在我省成功举办。十一艺节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举办的首次中国艺术节,也是陕西文化繁荣发展的一次精彩亮相。十一艺节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和“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办节原则,通过严密组织各项活动、巡演展演文化惠民、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志愿服务展示形象,形成了全省上下关心艺术节、参与艺术节、努力为艺术节作贡献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十一艺节的精彩圆满,体现了“搭好台、唱好戏、办好节”和“办一届永不落幕的艺术节”的办节要求,实现了“创作一批艺术精品,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一批文化品牌,建立一套良好机制”的目标任务,展现了文化自信新陕西。刘延东副总理、雒树刚部长对我省筹办工作和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省文化厅获优秀组织工作奖。


  2 全国首个丝路文化品牌--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有力开创“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新局面

  作为全国首个丝路文化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盛会,也是全国唯一设立国家级奖项的综合性国际艺术节,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于2016年9月7日至21日在我省成功举办,共有80个“一带一路”沿线和关联国家(地区)、国内23个省(区、市)参加相关活动,各类演出200多场。文艺演出、美术展览、文化论坛、惠民巡演等多个板块精彩纷呈,文化部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国际现代艺术周、国际儿童戏剧周、动漫创意文化周、长安诗歌周等多项专题活动影响深远,艺术节国际性、持续性和唯一性的特点进一步彰显,品质、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融、思想交流、民心相通作出了积极贡献。


3 系列文化艺术活动重塑陕西历史与时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新形象

  以“传递陕西声音、讲好陕西故事”为主题,组织“国风·秦韵”传统文化品牌项目赴英、德、法、意、奥等国家和北京、上海、福建、浙江等多省市展演巡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国风·秦韵--中国传统音乐赏析会”。组织多个艺术团体赴海外参加文化部的“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成功举办文化部“2016青年汉学家研修”,24个国家代表参加培训,在哈萨克斯坦陕西村成立“陕西文化之家”艺术中心。年末成功举办的第二届陕西省现代文化艺术节共有15部剧目进行30余场演出,举办8个主题美术、摄影展和7个专题论坛,为陕西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陕西与国内外优秀现代艺术创作的交流合作。启动“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实施人才培养、成果奖励、签约作家等系列工程,为探索文艺创作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迈出了坚实步伐。


   4 我省获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位居全国第一体现永攀艺术高峰新作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以备战举办十一艺节为契机,以项目制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实施精品创作项目制及“一市一精品”“从长安到罗马”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全省艺术创作质量和数量均达历史最高。新创舞台艺术优秀作品50多部,其中5部剧目入围第十五届“文华奖”参评剧目,歌剧《大汉苏武》和话剧《麻醉师》荣获文华大奖,惠敏莉、李军梅荣获文华表演奖;精打细磨新创群文作品318件,进入“群星奖”决赛7件作品中,《丝路欢歌》《哎呀呀》两件作品分获音乐类和戏剧类群星奖;有55件美术作品、28件书法篆刻作品、23件摄影作品入选全国展览;十一艺节开幕演出《家园》剧组被授特别贡献剧组荣誉称号。本届艺术节,陕西参赛参展及获奖作品均居全国第一,获奖数量达到所有奖项的五分之一,取得重大突破。


5 百个文化场馆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带动公共文化追赶超越新格局

  备战十一艺节,全省各级各部门及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维修新建场馆近百个,艺术节使用场馆51个,圆满安全地保障了十一艺节各项赛事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了中国艺术节举办史上少有的场馆保障“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目标。在艺术节带动下,省图书馆新馆和省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会址、秦腔艺术博物馆、艺术创作基地等建设工程陆续启动,我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全省布局更加合理,整体建设跃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出台《陕西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陕西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省迅速形成整体推进态势。


6 陕北歌行》《白鹿原》等多部优秀剧目驻场演出打造永不落幕艺术节靓丽新名片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办一届“永不落幕的艺术节”指示精神,推进文化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后艺术节时期剧目展演、场馆利用等工作,着力打造推出了优秀剧目驻场演出等系列活动。原创本土话剧《白鹿原》精心创排改版,驻场西安人民剧院进行惠民演出,大型情境剧《陕北歌行》、现实题材话剧《麻醉师》等优秀剧目也分别在易俗大剧院、西安广电大剧院等场馆亮相展演。汇聚陕西各基层院团近年来的精品剧目进基层、进厂矿、进学校,打造陕西靓丽文化名片,打开陕西文化艺术“绚烂之窗”。


7 秦腔振兴十大工程、西安鼓乐传承十大工程、陕北民歌创新十大工程形成非遗传承保护新模式

  深入贯彻落实《非遗法》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创新非遗传承保护模式机制,全面推动秦腔振兴十大工程、西安鼓乐传承十大工程、陕北民歌创新十大工程建设。秦腔振兴十大工程涵盖稀有剧种优秀剧目保护传承、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交流推广、优秀传统剧目编辑出版与精品剧目打造、秦腔等戏曲名家传戏等多个方面。启动西安鼓乐传承十大工程,建立西安鼓乐何家营、周至南集贤东村、西村鼓乐社等多个传习所,培养认定扶植一批传承人,建设西安鼓乐展示及学术研究基地等。以组织陕北民歌赴国内外进行演出交流、推介我省优秀民歌手等陕北民歌创新十大工程为抓手,打造陕北民歌文化品牌。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我省参展项目作品共获得20多个奖项,省文化厅获组织奖,展现了陕西非遗魅力和传承保护实力。


8 抢抓国家自由贸易区发展机遇塑造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实力

  以西安成功获批国家自由贸易区为发展机遇,我省文化建设获得国家层面多项政策支持,文化产业正借力自贸区建设精耕细作。推进文化金融改革创新,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建立文化企业、文化项目众筹平台;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功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开展文化产品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试点开展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推动文化对外投资。搭建服务平台,建设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基地,推进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资本市场对接。


9 我省文化市场监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全国新示范

  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指导要求,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一站式”网上审批办事程序,对接省政府信用监管平台,落实“黑名单”制度,实现动态信用监管。加强文化市场举报监督体系建设,严格全省12318电话(网络)举报制度,全年受理举报1021起,办结率达到100%。组织文化部全国第一批演出市场、第十一批网络文化市场以案施训培训班,联合6个省(市、区)成功查办了重大案件,在全国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10 发行文艺精品演出“文惠卡”出台文化惠民利民便民新举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共享文化惠民政策、扩大文化消费需求为目标,创新理念,精准惠民,以政府补贴,市场调控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文惠卡”。每张卡政府补贴400元,老百姓只须花费100元即可观看全年百余台精彩演出。建设便捷高效的陕西省演出票务管理系统,部署售票终端22套,自助取票机60台,实现了全省互通互联,线上线下多渠道购票功能,演出消费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系列文化惠民利民便民举措,扩大文化消费,提升城市形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