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遗址考古确认月氏文化遗存

27.09.2016  11:33

  “从2000年开始,我们学校就开始在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区域西北地区进行考古研究。近几年的考古研究中,发现了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学术空白。”今天(9月26日)下午,在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举行“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西北大学副校长、教授高岭介绍。同时介绍考古成果的还有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阿穆尔丁﹒别尔基穆罗多夫等。

  2013年12月,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撒马尔罕签署了关于“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协议。之后,西北大学的考古学家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南部、喀什卡达利亚州东北部和苏尔汗达利亚州境内的西天山山脉的山前草原地带开展了连续多年的系统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分布状况。在调查过程中,新发现了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以往研究的学术空白。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介绍,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及周边山地的考古调查和已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公元前1世纪,在阿姆河以北的苏尔汉河两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应属早期贵霜文化,与其前的希腊巴克特里亚和其后的贵霜帝国文化关系密切。在苏尔汉河流域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同时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

  在萨扎干遗址所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分布的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应属古代康居文化,与《汉书》等古代文献的记载是相合的,为确认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新资料。

  此次考古研究,主要确认了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厘清古代月氏与大夏(巴克特里亚)、贵霜、粟特等的关系,为之后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资料和科学依据。

  据了解,2000年以来,西北大学考古学专家不仅立足于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区域西北地区考古研究,而且开拓丝绸之路国际考古的新境界,将考古研究扩展至中亚地区。2009年至2013年,由西北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外有关专家先后三次深入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考察遗存。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后,学校在丝绸之路考古方面加强了力量,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深入西天山西端地区开展系统的考古研究,全面了解了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记者 李媛 秦振 魏永贤)

(原标题:丝路文化遗址考古成果发布 确认古代月氏文化遗存)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