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机务段“小社团”引领新风尚

05.03.2015  17:34

  中新网陕西新闻3月5日电(张欢 李小波)3月4日,春风和煦,骊山深处却雪花飘飘,西安铁路局新丰镇机务段“爱心社团”一行冒雪驱车来到骊山深处的仁宗街办茨林村。

  雪中送“

  “是铁路机务段的大哥哥们,他们看我来了!……

  薛静一边向院子里喊,一边高兴的拉着妹妹的手,向他们跑去,父亲闻声也赶出来相迎。

  薛静今年14岁,是临潼区土桥初级中学一名初二学生,今天她早早的守候在家门口,明天就要开学了,“爱心社团”的大哥哥来看望她了。

  大家来到薛静的家中,当段团委书记把资助物品送到小女孩手中时,她高兴的说,“这本书就是我要用的,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多急需的物品。”说完把书紧紧抱在怀里。

  这个14岁的小女孩,是个“留守少年”,父母春节过后都外出打工,平时除了上学外,还要照顾奶奶、看妹妹、干家务。虽然日子艰苦,但学习很刻苦,很努力。谈到学习,她笑了笑说:“我很喜欢学习,我能明白,只有学习才能改变我的命运!

  “希望你以后能继续努力学习!”爱心社团的大哥哥们嘱咐到。

  “谢谢你们,谢谢!在你们的帮助下,我相信我会和其她孩子一样快乐成长,我会好好学习报答你们,报答社会!

  离开薛静家,爱心社团不顾路途遥远与艰辛,翻过一道山,越过一道沟,用了1个半小时,分别给穆寨三庙村的杨龙和玉坡村的杨银银送去了雨衣、手电、文具包、钢笔、辅导书等物品。

  杨龙同学,今年15岁,单亲家庭,父亲在亲戚的资助下,建起了房子,家庭的拮据造成连床都没有,虽然今年成绩有所下滑,但他有信心迎头赶上,无愧“爱心社团”的资助。

  杨银银同学,今年15岁,母亲有间歇性精神病,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坚强的杨银银从十二岁开始就挑起了家庭重担,学习之余,还要照顾母亲。她品学兼优,坚毅和乐观感动着每一个人。

  捐助活动结束,虽然寒风阵阵,雪花飘飘,但是“爱心社团”的爱心温暖着回家的路途。

  “爱心社团”的由来

  2014年4月初,新丰镇机务段几名青工相约外出郊游,大家骑着山地车你追我赶,来到了骊山深处仁宗街办管辖下的土桥中学。

  一场篮球赛下来,小伙子们和中学老师熟悉起来,在交谈中,青工焦栋了解到由于当地经济落后,许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十分艰苦,虽然国家免除了学杂费用,但仍有几名学生处在辍学的边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到单位后,焦栋立即把这个信息告诉了车间团支部书记王军。

  一个想法跳入脑海,成立一个青年组织来帮助山区的孩子们,风风火火的王军立即开始征求“小伙伴”们的意见:“好啊!”“我赞成”、“这事儿办好了挺有意义”。得到青年的支持后,王军立即开始筹划,在车间党总支书记和青工的支持下,一个饱含铁路青年爱心的社团成立了。

  第一次筹备会上,大家投票选出了理事会成员,爱心募捐仪式上,应邀前来的段工会主席吴建文带头捐款500元,车间职工代表李宝红捐出了身上仅有的200元后,第二天刚上班,又送来了1000元……

  一群被称为“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的“85后”、“90后”,像装饰自己的家一样,为社团的事情忙前忙后。

  “累并快乐着,我知道我在干一件有意义的事……”。青工曹宇阳满面笑容的说到。

  涓涓细流汇成的爱心长河

  2014年6月,3500余元的文体用品送到了土桥中学,学校的操场上人声鼎沸,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激战正酣,铁路职工、学校老师和学生们战成一团,场下观战的学生们不时爆出喝彩声。

  “爱心社团”首次亮相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年轻人的热情,正如土桥中学校长张老师所说:“学生们文体活动器材太匮乏了,体育课经常是自己玩,你们送来的东西学生们肯定喜欢”。

  2014年8月,暑假中的毛老师异常忙碌,从学生档案中确定了薛静、杨龙、杨银银三名贫困学生作为“爱心社团”的长期资助对象,之后又带着“爱心社团”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刚开学不久,三名学生的家长就被请到了校长办公室,车间主任杨刚明在街办领导和校长的见证下,和家长一一签订资助协议,每名学生每学期资助500元。

  “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只管和我们联系。”37岁的薛胜利(薛静父亲)身高不足一米六,离异后给两个女儿又当爹又当妈,听到这话,拉着牛书记的手连连点头,感动的直掉眼泪。

  小社团引领大风尚

  “看了车间团支部走访困难学生的视频,我很感动,我也要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我曾经也接受过“三不让”的帮助,现在我的条件改善了,我也要献出点爱心,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爱心社团”成立一年多来,累计收到职工爱心捐款14000余元,为土桥中学赠送了价值3500余元的文体活动用品,为三名困难学生资助3000元。如今,每周都有职工前来捐款,来打听下次有什么活动,大家都期待一起参与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活动中。

  近两天,王军和他的小伙伴们又紧张的开始了新的工作,职工们家里孩子穿剩下的衣服洗干净后送到了社团,小伙子们一下班就分类打包,并和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初级中学取得联系,准备为他们邮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