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渭北人的幸福生活

06.05.2016  09:13

  经济发展的同时,渭北人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高标准布局建设学校、幼儿园、医院、超市、餐饮、公园绿地等各项生活配套设施,渭北人在子女教育、医疗和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没想到自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公园,跟城市一样了。”虽然渭北工业区临潼组团里的马陵冢公园还有少许收尾工程在进行,但这已经挡不住附近居民前来踏青的热情,61岁的王麦娥(音)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娃们都在西安工作了,我在家带孙子。”王麦娥告诉记者,本来儿子将她接到了西安去养老并帮着带孙子,但在西安一个人都不认识,住着实在不习惯,老汉(老伴)一个人在家吃饭也是个事,于是又带着孙子回到了临潼。“你看我们这儿这几年发展多快的。城市有的我们这儿都有,儿子也就放心让我在家带孙子了。

  王麦娥口中的“”,便是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北田街道,而“”现在也有了一个新名字——渭北工业区临潼组团。

  2012年,渭北组团成立时,“”还是一片农田,现在已是厂房林立、道路笔直、绿树成荫。“组团建设涉及到四个街道,2.1平方公里的农民拆迁安置工作。” 分管发展策划、规划管理等工作的临潼组团办副主任郑广军介绍说,为了让这些村民失地不失业,临潼组团在进行工业招商发展的同时,也对村民实行了高标准安置。“平均每人按65平方米安置,其中住宅50平方米,商铺10平方米,再考虑到村民储物、购车的问题,预留5平方米的仓库。”此外还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以便就近在组团内企业上班。

  从市区搬迁到临潼组团的航霄钢构公司有120名员工,其中包括23名本地拆迁人员。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九重说,“保洁、保安、普工,只要村民能干的我们尽量安排村民就业。

  “现在我们在工厂上班,家门口就是公园,等到安置楼建好后搬进去,就和城里人的生活一模一样了。”一位在航霄钢构上班的北田村民爽朗地笑着说。

  和临潼的故事相似,在渭北另一个组团里,刘文正也背着他装满工具的小挎包开始了一天的物业维修工作。刘文正是在组团进行的培训会上学会了物业维修的技能,已年近五十的他放下了锄头,拿起了管钳、扳手等水电维修工具。“咱这老辈都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种了大半辈子的地,能不能学会一门新手艺,确实心里没底。”不过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全套培训,等到去年6月航兴社区交房时,他已经胜任了物业中心的维修工工作。

  谈起自己居住的航兴社区,刘文正开心地说:“以前我们就是种地的农民,这片地都是庄稼。”他的手指一直指向远方,“你看现在,不仅我们住进了楼房,而且周围环境也不比西安城里差。”现在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趁自己还年轻,为原来的老街坊、今天的新邻居再好好服务几年。“等有了孙子,我就接到我这有暖气的房子里。

  成为新渭北人的当地村民幸福满满,外来的新渭北人呢?

  高陵组团作为开发建设较早的组团,已经云集了众多餐饮、娱乐等配套商家。哪家馆子有什么特色菜、怎么走,算是这里“老人”的何欢欢十分清楚。虽然还不到30岁,但高陵已经是她离开家乡之后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了。2009年大学毕业便应聘进高陵组团的一家企业,7年来她在这里就业、成长、结婚,已经俨然是本地人了。

  “刚来的时候,确实挺寂寞的。”孤身来此打拼的南方小姑娘,每每听到当年同寝室的姐妹们在西安、在北京等地相约玩耍时,心中不免落寞。而随着高陵组团的逐步发展,不仅通行西安的时间大为缩短,本地的配套也日趋完善。“现在我想去西安,坐318路公交到城市运动公园倒地铁,很方便。就是不去西安,我们这现在吃的、玩的也挺多。”何欢欢说春日里最爱去的地方便是家旁边的泾渭体育运动中心,不仅可以运动,各种花也开的特别漂亮。

  而比何欢欢成为“渭北老人”时间更长的还有很多,比如在西安生活了近16年的杨忠英。初次见他丝毫听不出他言语中的东北音,直到他的父亲参与到聊天中,记者才发现他们一家原来是地道的东北人。“不过,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伊春,我们已经好久没回去过了。”杨忠英说从说话到饮食上,他已经完全算得上是个“老陕”了。

  杨忠英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到社会,这让他后来在西安的发展颇为受益,2008年买了房子便把父母接过来了,妹妹大学毕业后也来到了航空基地工作。在航空基地,杨忠英说他收获的还有很多,“首先是我的爱情。”东北人杨忠英在这里结识了妻子,两人在2011年结婚,并在次年生了个可爱的“兔宝宝”。而现在的杨忠英,已经不再是位职业经理人,而是一位创业者。“2012年底,我再次创业。和几个朋友合作的,不论是资源、人脉、技术,各方面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才开始的。

  正是这一位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眼中所见的点滴,汇聚成了渭北建设四年来发展的成就。而他们甘愿扎根于此的原因,也正是渭北当初按照一座新城打造的初衷。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雷军告诉记者,传统开发区建设模式过于关注产业发展本身,对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与城市发展融合不够,使园区成为一个个“工业孤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引进和产业升级,不利于园区可持续发展。而渭北工业区从规划开始,就把各组团视为一个个“产业新城”加以谋篇布局,不断加快水电路气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同时高标准布局建设学校、幼儿园、医院、超市、餐饮、公园绿地等各项生活配套设施,从而使园区功能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对人才、技术、资金的吸引力明显加大。以此为依托,一座座宜居宜业的工业新城迅速崛起于渭北大地,使得园区与中心城区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