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礼物”芦苇画漂洋过海受青睐

23.08.2019  21:44

  

  新疆网讯(记者许爱云 薛玲 通讯员年磊 何阳)许多年前,新疆博湖人一定不会想到,家乡到处生长的芦苇草也能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新疆礼物漂洋过海闯市场。如今,芦苇画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新疆博湖景区一公里附近有一幢别致的白色小楼,这里时是以生产博湖芦苇画著称的阿勒奇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所在地。

  8月22日,记者在这里体验了一下制作芦苇画的工艺流程,同时观赏到一批极具艺术品的芦苇画。惟妙惟肖的小猫,矗立枝头的小鸟,以及中国传统国画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四条幅等。这些作品都是用博湖的芦苇烫制而成。

  

  创作室内,工艺美术师正在用烙铁烫芦苇片,准备制做一个拿手鼓的艺人,面前是著名油画家的《十二木卡姆》。据介绍,芦苇画的制作基本上依托一幅完整的作品模版,然后用烙铁把芦苇制作各种画面,然后再加以组合,是一项极挑战制作师耐力的过程。

  

  博湖芦苇画的兴起,源于博湖旅游发展。2000年,51岁的杜玉新看好博湖旅游发展的前景,便和丈夫从库尔勒来到博湖县,承包了博湖边的白鹭洲景区。2003年,她在一位渔民家看到了芦苇画,立刻被其清新天然的魅力吸引,心想,博斯腾湖盛产优质芦苇,可不可以用博湖芦苇来制作芦苇画?

  杜玉新到芦苇画的主要产地拜师学艺,“连续3年,每年都去学几个月。”杜玉新说,“一幅芦苇画的制作要经过剪、烙、烫、熨、拼合、黏结等20多道工艺。如果不是热爱,很难坚持下来。

  

  早期创作的芦苇画都是简单的小画,放在自家经营的景区,居然销量不错。2006年,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举办的一次妇女手工艺品比赛中,杜玉新的一幅芦苇画获得三等奖,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

  2007年,杜玉新成立了博湖县阿勒奇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第一次打出博湖芦苇画品牌。

  “我把新疆的丝路文化、多民族风土人情、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融入芦苇画创作,游客非常喜爱。”杜玉新说。

  

  2013年年底开始,杜玉新带着十几位工匠,用1年时间,为巴州宾馆主楼大厅制作了一幅15米长、7米宽的巨幅芦苇画。画面上的雪山、白云、河流、牛羊、野花、毡房、人物全是用芦苇精心制作的,逼真、细腻、生动,别具韵味。“这幅大画为博湖芦苇画做了个大广告。”杜玉新说。此后,她又开发出碳板芦苇工艺画,挂在家里不仅美观,还能净化空气,一上市就引来许多内地客商。这些年,博湖芦苇画每年能销售两三千幅,最远已销到了日本,不仅成为独具特色的“博湖礼物”,还入选“新疆礼物”。

  

  随后,杜玉新推出了个性化定制服务,把博湖芦苇画发展成了高端手工艺术品。“现在,个性化定制已经占到我们年产量的50%。”杜玉新说。

  

  随着博湖芦苇画知名度的提升,杜玉新办起了手工艺培训学校,如今已培训了300多名村民。公司吸纳了30多位村民作为员工,每人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她还组织了十几位村民制作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产品很受欢迎,村民们也增加了收入。那些整天做家务,抱孩子的家庭如今变成了手工艺人,家庭地位也得到提高。

  

  “我的梦想是把博湖的各种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借助旅游热,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采访当天,杜玉新带着老师正在村子里培训,用艺术品制作的方式,带动村民脱贫。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来自港澳台的追梦人:到最有机会的地方去!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