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青春叫上高原

10.10.2014  17:49

  9月27日,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总后青藏兵站部某汽车团三营教导员闫红磊带领战士重温入党誓词。本报记者 王达摄

  驾驶员叶翔翔

  指导员杜鹏

  战士王顺家

  在格尔木烈士陵园里,安葬着近400位英雄。60年来,780多名官兵在青藏线的修筑和养护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战士牺牲后,没有条件转移,就地安葬在雪山冻土之中。本报记者 王达摄

  9月25日,青海省格尔木市。随着一声哨响,总后青藏兵站部某汽车团三营的战士跑向满载物资的北方奔驰卡车。主官手中绿旗猛然挥下,近百台引擎一同启动,大地嗡嗡震颤。带队车一动,热闹的鞭炮声便和着整齐的鼓点响了起来,该团今年最后一次进藏物资运送任务正式开始了。

  在车队中间的中转车上,90后战士叶翔翔紧握着方向盘,副驾驶位置上的七连指导员杜鹏正在向路边的战友和家属们挥手告别。另一台车里,23岁的七连战士王顺家再次确认完车况,缓缓踩下了油门。杜鹏所在的七连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其中90后战士将近一半。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多刚走出校门,从家乡一脚就踏进了青藏高原的腹地。

  在青藏兵站部,走青藏线被称为“上线”。从格尔木开始的1100余公里青藏线上,分布着4座大山、3条大河。对这些入伍不久的90后来说,“上线”过程充满了艰辛。

  “单放”的高原汽车兵

  叶翔翔从一名新兵成长为合格的高原汽车兵用了近两年时间。对于任何一名新兵来说,初到部队的这两年都特别关键。

  在汽车团,新战士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学会驾驶汽车。“新兵要想成为能独立执行任务的驾驶员必须闯过‘三级一保险’。”七连四级军士长徐崇广介绍说。

  “上线”是每一名汽车团新兵的“必修课”。每年的春天,掌握了汽车基本理论的新兵都会被安排在副驾驶位置上,一路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手把手“传帮带”。几趟下来,新兵才能达到二级水平。

  “上线”后,车队沿着平坦的青藏公路向拉萨挺进,沿途在兵站休整。兵站的营房早已从1950年代的帐篷、地窝子升级为现代化的第六代营房,饭菜也是标准的八菜两汤,吃住和在驻地时并无二致。但是,杜强说,第一次“上线”绝对是新兵人生中难忘的经历。

  “刚‘上线’时,战士们都显得很兴奋,到一座山就缠着老兵问海拔多高。”该团宣传股长高亮回忆道。但到了海拔4536米的沱沱河兵站,高原反应就开始显示出威力。宿舍里的新兵“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头疼得像宿醉一般,只能用嘴大口呼吸”。

  青藏线上的气候变化无常,6月飘雪是经常的事。有时一大片黑云压过来,盐粒大的雪很快就覆盖了冻土层。要是遇上打雷,还能看到闪电直接劈在路旁的山石上。“我们的90后一上来面临的环境考验可以用‘剧烈’来形容。”杜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