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民60多本日记超200万字记录时代变迁

27.10.2017  20:04

       李福昌向记者讲述自己写日记的经历     本报记者陈飞波摄

  你还记得你当年写的日记吗?西安北郊的李福昌日记一写就是30年,到现在已积攒了足足60余本,可以铺满整个双人床。一本本泛黄的日记本,记录着社会发展、家庭变迁,也总结着生活经验、儿女养成之道及对妻子的爱。

   60余本日记超200万字

  30年的时光里,当年的青年小伙如今已是60岁的大叔,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日子一天天变好,周遭的生活一天天发生着变化,但对于李福昌来说,写日记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事。

  他不拘泥于清晨或傍晚,写的也都是生活小事,但坚持到如今,日记已经写了大大小小60多本。李福昌说:30年每天都写,每篇最少有200字,加起来也有200多万字了。如今回看,或许觉得坚持不容易,但习惯了并没有觉得困难或是伟大。”

   记载的都是生活点滴

  1987年7月11日,李福昌写下第一篇日记:“只有时时体谅他人、宽容他人,才是每一位公民应该有的态度……”这么多年来,他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后来,母亲病重时,他在日记中祈祷:“母亲身体稍有好转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母亲持家有道,总能将清苦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01年,女儿参加高考,他不仅在日记中记录陪女儿备考的日子,还专门为女儿做了一张备考加油的海报。

  经李福昌同意,三秦都市报记者翻阅了部分日记本,发现其中不仅记录着生活点滴,也反映着社会变迁。

   还要继续写下去记下去

  一摞摞沉甸甸的日记本,记载着这个家庭的昨天和今天。如今积攒的60多本日记,已成了李福昌的宝贝,每年他都会拿出来,铺满一床,细细整理几次。李福昌说:“现在回看这些日记,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咱们国家这30年发展太快了,我们家的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中国人的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我还要继续写下去、记下去!”李福昌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李佳

编辑: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