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再斥巨资在内地办学 坐防弹车进广州

14.10.2015  09:58

  7月10日清晨5时多,一辆宝马7系防弹轿车从香港经深圳罗湖口岸进入内地,而后走上广深高速。这辆车的目的地是广州。车上坐着一位87岁的老人—李嘉诚—这个世界最富有、最忙碌的人之一。但他此行并不是为了某桩价值几十亿的生意,而是审核仍在筹建中、拟于今年11月奠基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TIIT)的规划设计方案,同时与各方商议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董会的成员名单。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由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筹办的大学,其中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3亿美元,广东省政府与汕头市政府出资9亿元人民币。

  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起捐资创办汕头大学,21世纪初捐资兴办长江商学院之后,李嘉诚又一次斥巨资办学。

  过去两年中,华人首富李嘉诚一直处于从中国“撤资”的舆论漩涡之中,他甚至被斥责为“能同甘,不能共苦”“不爱国”。两个月后的9月,因长江基建(01038.HK)宣布计划合并旗下现存唯一一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长和系公司电能实业,毫无意外,李嘉诚再陷舆论漩涡,而且这一次,争议声尤甚过去。“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写道:“关于他(李嘉诚)从大陆撤资的争论,仍然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是正常的运作,还是道义的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撤离?

  9月29日,李嘉诚通过集团首次正面回应“撤资”一事,发表了一份三页纸的声明,其中如此表明心志:“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在声明的第四部分对“不爱国”的回应中,李嘉诚特意提到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于广东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推动国家高校教育改革,带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为主导未来做好准备。

  会议

  7月10日上午,当李嘉诚到达广州迎宾馆的一间会议室时,已近9时。其他与会者也已陆续到来,他们是: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安亚杰,汕头市委副书记、市长郑人豪,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何镜堂,汕头大学校长顾佩华,以及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以色列人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时代周报记者获悉,他将出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首任校长。

  会议上,何镜堂院士向众人讲解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北校区的三个规划设计方案。在过去20多天时间里,为了赶在7月10日之前提交方案,何镜堂院士带领着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团队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加班。

  建筑师包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北校区基地非常狭长,长近一公里,宽仅100米,北边是山,南边是汕头大学。方案水平沿山展开,规划布局北边为宿舍区,中部为交流活动中心,南端是教学与实验中心,呈两边高中间低的弧形天际线,一条风雨回廊贯穿整个校园。建筑手法注重通透、遮阳与绿色。建筑所处的地域使我们必须考虑岭南的气候、独特的环境和岭南的文化。”方案获得了朱小丹省长与李嘉诚等人很高的评价。

  实际上,在2015年6月前,就已经由广东南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与以色列摩西利·爱尔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出具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北校区的初步设计方案。朱小丹省长看了后,提出希望方案能更多考虑岭南气候与融入岭南元素。6月20日,朱小丹省长与汕头市市长郑人豪一行到华南理工大学拜访何镜堂院士。朱小丹向何镜堂提出,希望他能带着团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因此,“在以方与南雅设计之前方案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今的三个新方案”。

  包莹说:“最终的定稿方案既体现岭南特色,又满足以色列学院的功能需求,又是绿色生态型的校园,这都是三方设计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以色列理工学院对这三个方案也很感兴趣,并特意让何镜堂团队做了三个方案模型。

  7月10日会议的成果还包括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与董事会的成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董会成员包括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佩雷兹·拉维,中方董事则有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王芸、汕头大学校长顾佩华等7人—名单中没有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