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枚甘肃古代简牍亮相西安 展现汉代墨迹

13.09.2015  09:51

  中新网西安9月12日电 (记者 田进)300枚甘肃古代简牍12日亮相西安碑林博物馆,展现汉代墨迹及其艺术魅力。

  甘肃是汉简大省,现存汉简5万多枚。这些简牍不仅是补充和研究秦、汉、魏晋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华书法史上珍贵的艺术遗产。据介绍,甘肃简牍的发现从1907年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境内出土了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悬泉汉简、临泽晋简等。

  此次展出的古代简牍中,汉简精品有1974年8月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的《候粟君所责寇恩册》《相利善剑册》,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册》《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建昭二年敦煌太守调史监制书》。

  《候粟君所责寇恩册》是一份完整的司法文书,内容涉及军事、民政、法律、经济等各方面内容,是研究东汉初年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相利善剑册》字体为规整隶书,墨色如新,内容主要是辨识宝剑的标准和方法,提出鉴定善剑四条标准,鉴定敝剑六条标准,以及辨识善剑敝剑纹饰的四条标准。对研究汉代的金属冶炼和兵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建昭二年敦煌太守调史监制书》内容为敦煌太守发给效谷县,效谷县再发给悬泉置的一份人事任命档。”甘肃简牍博物馆工作人员韩华说,这些资料对研究当时悬泉置、遮要置的管理体制及隶属关系,研究册书的编联,考察册书内容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此次展览将从9月12日持续至20日。(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