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七大任务勾勒出改革新篇章

08.02.2015  21:15

  去年GDP破3000亿元今年预期“保9争10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大关,达到3005.7亿元,增长9%……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确保增长9%,力争达到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2月7日,榆林市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市长陆治原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31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这个关键词出现了26次,推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推动规划体制改革……一条深化改革的红线贯穿了榆林市政府今年七大工作任务,一幅清晰的“改革任务图”勾勒出“十三五”榆林市开局篇章。

  任务一:建设富裕榆林

  今年,榆林市将继续加大煤炭促销力度,加快煤炭外运绿色通道建设,积极开拓华北、华东、西南、关中等地市场,让“榆林煤”“榆林兰炭”净化京津冀和关中的空气。此外,政府将强力推进品牌化战略,把金属镁、聚氯乙烯等主要工业产品纳入推销范围,让“榆林好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

  任务二:建设清洁榆林

  2015年,榆林市积极谋划实施经济“三年大转型大调整”行动计划,全面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年内榆林将建成府谷田家寨风电场、榆神协合生态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结合兰炭和金属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加大工业科研项目实施力度,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将榆林建设为真正的“清洁煤都”;积极推动群众消费结构升级,建设榆横、神府、定靖、绥米四大物流园区建设,构建晋陕蒙宁毗邻地区物流枢纽。

  任务三:建设现代榆林

  今年,榆林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加大对马铃薯种植、加工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持,努力打造国家级马铃薯生产基地;整合规范地方特色品牌,打造以“榆林”冠名的红枣、羊肉、小杂粮等6大地域品牌。加大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扶持大型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发展,打造全省最大的名优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任务四:建设宜居榆林

  2015年,榆林将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大提升、三年变宜居”的思路,优化完善城区路网体系,环城北路西段、长城南路延伸等20个项目建成通车;广泛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宜居城市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便捷畅通、文明有序、宜居宜业的城市新风貌,把榆林建设成塞上宜居城市。

  任务五:建设开放榆林

  在今年的工作中,榆林市从人民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改起,实施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进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阶梯水价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继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对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及支付制度改革。

  任务六:建设绿色榆林

  今年,榆林启动实施“榆林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启动榆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工作,积极开展城区拆墙透绿、破硬植绿、见缝插绿、社区绿化、庭院绿化、工矿区绿化等工作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建设,让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面实施“气化榆林”工程,下大力气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让榆林的天更蓝、水更绿。

  任务七:建设幸福榆林

  今年,全市将全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44个幼儿园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提标扩面工作,把大病保险纳入商业保险领域,为大病患者提供多层次、广覆盖的医疗保障;启动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实现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让榆林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记者苗嘉诚韩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