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好人”评选让身边好人凝聚万众之心

13.01.2016  11:59

  新华网西安1月12日电(史梦 杨喜龙)“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是时代精神的代表,是凝聚人心的力量。大力学习、宣传、培育好人,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杜寿平说。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上下广泛开展“榆林好人多、好人在身边”和“学习雷锋、日行一善,争做榆林好人”主题实践活动,用一个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好人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连续三届的“榆林好人”评选工作进一步完善,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

  培育身边的平凡好人

  “回报社会,不在于钱多钱少。”企业家张文堂的这句话代表了多数榆林企业家的想法。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张文堂的帮扶下,这个“穷圪崂”里建起了一排排漂亮的楼板房,不仅水、电、林、田、路等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巨变,而且有半数村民住上了别墅,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了1万元。

  杜寿平说,依靠国家的好政策,越来越多的榆林人富了起来,但他们却从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像张文堂这样乐善好施的榆林人敢于承诺,乐于奉献,扶贫帮困的义举中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除此之外,三十五年致力于聋哑儿童教育的“中国式莎莉文”杨钝,用爱心打开聋哑儿智慧天窗的马小琴,五年坚持不断、累计送出700万份爱心早餐的“爱心香粥发起人”贺军……一大批平凡岗位上的好人好事涌现,凡人善举暖人心。

  为此,在充分学习借鉴全国多地好人评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榆林市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好人评选活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3月,爱心企业家方光玉先生出资1000万元,设立了方光玉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全面开展“榆林好人”评选工作。

  凡人善举万人点赞

  好人就在身边,他们的身份或许很平凡,更有些像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邻居同事,然而当他们的行为日月累积,他们的故事打动人心,感动了你我,他们的平凡就不再平凡。“我出资建立公民道德建设基金,是出于我对慈善的理解。”出资人方光玉说,我希望用公民道德建设基金鼓励更多的好人好事,倡导榆林人能够严守道德底线,提升道德素养。

  据了解,2015年,第三届“榆林好人”评选活动共收到各县区、各行业推荐报送的各类“榆林好人”候选人18类470名。为期一个月的点赞投票期间,总浏览量为一千多万次,收到来自广大网友的四百多万个赞。

  “‘榆林好人’ 评选表彰活动,是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杜寿平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榆林好人”颁奖典礼上如是说。

  默默无闻敬业奉献的靖边老师郭爱荣、助人为乐投身慈善的神东矿工高利兵、23年的坚守和奉献的农民校长马维帅……越来越多默默奉献的平凡人走向台前,点点滴滴的好人好事也让更多人得以知晓。“能够站在榆林好人的领奖台上,我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坚持下去,好好照顾家人。”府谷县武家庄镇王家墩村的阮吊则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丈夫公婆,在拿到“榆林好人楷模”的荣誉后,她在颁奖现场激动地说。

  身边好人带动身边人

  胡拖莲,出生于榆林市榆阳区,几十年来,在工作中从不分份内份外,不计较个人得失,她以自己点滴行动带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单位职工都亲切地喊她“胡大姐”。

  从1984年起,胡拖莲坚持每年为榆林老干部疗养院打扫卫生,送生活用品,20多年共向社会捐款9.98万元,她的朋友、邻居也开始打听有没有需要捐助的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发动社会企业家捐款捐物17万元。

  “母亲从小教育我学做人先做事,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家里的孩子要力所能及帮助别人,我会用好人好事的正能量带动我们全家,带动身边所有人。”胡拖莲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的好事。

  据统计,目前榆林市共推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人,“中国好人榜”上榜11人和一个团队,省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25人、“感动陕西年度人物”4人,“陕西好人”21人和2个团队,市级道德模范129人、榆林好人1000余人。

  如今,“榆林好人”评选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同,成为榆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这些榆林好人用自己的行动坚守道德,彰显人性温暖,让人们看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触摸到了鲜活的价值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的风气在榆林市迅速形成。

  “榆林市好人评选工作同时也得到中省的高度认可,并成功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教材,是我省今年唯一入选的案例。”杜寿平说,榆林市围绕榆林好人评选活动,寻找、宣传、培育好人,为怎么践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