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常年“白加黑” 去年9月至今西安3名民警离世

30.03.2015  12:35

  去年9月至今年2月,西安市有3位民警在岗位上离世,年龄分别为38岁、41岁和57岁。

  公安部2013年统计显示,2008年至2012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204人,因劳累过度猝死的有1098人。2014年,全国牺牲的393名民警中,猝死的达201名,占比51%。

  “猝死,说白了,就是累死了。”一位警官说,不知何时开始,他就被“”在了岗位上。有事找民警,可警力有限,警察管得过来吗?管不过来,又该谁管呢?去年9月至今年2月,西安市有三位民警在岗位上离世,年龄为38岁、41岁和57岁。清明渐近,四十出头的金警官不免想起这些曾在一线打拼的战友。“猝死,说白了,就是累死了。”金警官早前曾见过他们分局体检报告的统计数字,“民警患病率超八成,心脑血管那一类超过48%。

  公安部2013年统计显示,2008年至2012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204人,因劳累过度猝死的有1098人。而到了2014年,全国牺牲的393名民警中,猝死的达201名,占比51%。至于原因,没有机构专门分析过。金警官只是觉得,不知何时开始,他就“”在了岗位上,休假几近奢侈。有事找民警,可警力有限,警察管得了吗?管不过来,又该谁管呢?

  因是大学同学,且在同一个城市,几次同学聚会,赵先生都给当警察的老同学张猛(化名)打电话,可他几乎都没有来。2000年毕业十年聚会,也是夜里来一下就急忙走了。“后来才知道他特意来买单,意思是给老同学赔个罪。

  张猛经常在电话里说自己很忙,事情多。“我还跟他说,你能有多忙?同学吃个饭能用多长时间。”总想着还能下一次约到人的赵先生,去年年末突然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出讣告消息,带黑框的照片正是曾大学同窗四年的张猛。

  清明时节渐近,张猛也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但赵先生至今仍无法相信老同学会因心脏病突发过世。“我们都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大运动量都习惯了,他走的时候才38岁。”赵先生实在想不出张猛最近这些年是咋过的。

   备勤加值班,基层民警常年“白加黑

  “别的地方不知道,西安警察上24小时班太正常了,三天一次,你不上就轮不开,这就是值班嘛。”李警官是一名基层民警,警龄15年。平常和朋友交流,说到最多的就是自己正在值班,或者在备勤。

  按照三天一个单元,第一天早8点到岗上班,一般要连续值班至次日上午8点,次日可以休息。第三天早上8点上班,理论上当日下午6点多就可以下班。随后按照三天一个单元开始循环。

  “我们都说是烙烧饼,上个白班,再加一个夜班。”在李警官印象里,上班、值班并不像贴在墙上的规章那样清晰。

  值班肯定会接警,处警后一套手续走下来并不轻松。“你值了一天一夜,处几个警第二天那就有事了,按说休息,可警是你接的,调查处理等很多事情就移交不出去,那就得继续弄。”基层民警都有辖区和分管工作,所以一面值班、一面处理原有工作就成了天经地义。

  “真有哪天安生,中间能休息一天,我们都开玩笑说,这是命好呀。”李警官的生物钟早就紊乱了,睡觉打鼾严重,只得和妻儿分房子住。

  李警官所在的分局辖区有火车站。去年警力下沉,一线警力明显增加,即便这样,密集的排班表一般人也看不懂。“就是这么多人才能勉强轮开,你知道我们那块地方有多少警力部署?每天至少300个。这么多人撒在街上,你说按原来的安排,人怎么能够?

  “有时候想,啥时候能像小时候在农村那样睡上一大觉,感觉就美得很。”李警官觉着自己现在还行,至少倒头就能睡着。他的很多同事高度焦虑失眠,更痛苦。

  如果上个“白加黑”后事情不多,和同事们交割好手续,他一般都是在食堂吃饭,然后回宿舍睡一觉。“要多吃,别饿醒了。尽量不先开车回家,上了一天一夜班,早累得一脚深一脚浅了。再出个事划不来。

  “值完班,要是通知说要备勤,那就哪儿也别去了,所里的留所里,分局的留局里,说简单点就是人都在单位待着,随时准备出勤。”李警官的妻子对“备勤”这个术语早已心领神会,只要电话说备勤,“那就是说人不回来了,天塌下来也别指望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