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农村垃圾乱象"涛声依旧" 专题整治失灵

11.10.2015  11:33

  9月17—28日,有媒体深入泾阳县6乡镇16个行政村,19个保洁站对群众反映美丽乡村走过场等农村环境及后期整改情况进行了多方位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尽管泾阳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整改,但群众依然呼声不断,那么究竟整改的效果如何呢?

  10月8日,记者一行再次来到泾阳县,对群众反映的农村环境问题进行全面走访。

  “垃圾占道 污水排进庄稼地 毁我良田

  三渠镇档架桥村三徐组村道旁露天的污水排放池进军庄稼地,村民王秋玲对此十分不满:“我就这一亩来地,本来还能种个东西,现在完全这大片都毁了!

  随后,顺着王秋玲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大片污水池上蝇虫乱舞,还未靠近就闻到了刺鼻的味道,被污水污染的庄稼地已经变黑,不能种植任何作物。然而就在庄稼地正对面,大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暴露在村道旁,挡住了原本很窄的村路,野狗在上面津津有味的寻觅着美食。

  顺着三徐组前行不到30米处的挡架桥小学门口,大面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混在杂草丛内,孩子们一出门就被垃圾“”陶着,村民也是怨声载道。

  “大家都为这垃圾头疼,也从来没有人过来问过管过,你随便往前走,多的很。人家村有垃圾桶,保洁站,我们这啥都没有,一村的垃圾真是太影响生活了!”说到常年顽固的垃圾,村民大都很气愤。

  “垃圾焚烧是我致富路上的绊脚石

  在三渠、永乐两镇交界的地方,有大片的垃圾填埋场,从远处就看到滚滚浓烟。填埋场附近的村民张全成提起这浓烟更是愁眉不展:“我是陶跃苗木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合作社在这里搞了50亩绿化苗木,但永乐镇那个垃圾场天天焚烧垃圾,浓烟滚滚,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片天亮敞过,啥时候都是烟尘漫天,对我这树的成长有直接影响,为这事多次想给上面反映,也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

  张全成告诉记者,他是三渠镇挡架桥村的村民,这个村没什么品牌,村子里除了玉米,小麦没有直接的经济作物,本来他想着依靠苗木合作社带动附近的村民致富,他先种树,大家看到效益也就加入进来了,本来是很美好的愿望,但现在这垃圾场焚烧的烟尘污染了周围的空气和环境,影响了树木的成长,也破灭了他的致富梦。

  “我家门口的垃圾堆何时搬走

  家住泾干镇瑞凝村的张师傅一边铲着门口的垃圾一边告诉记者,每天一开门,就先看到一对垃圾,我一直没想通把垃圾点规划到住人的家门口是什么用意?

  据张师傅讲,他家门口这个垃圾站已经两年多了,一到夏天臭味熏天,尤其焚烧的时候烟尘特别大,人都不敢出门,尤其路口那家人直对着垃圾堆,连门都不敢开,刮个风,垃圾就进门了…周围住户也对这个垃圾点特别反感,一村民气愤的说:“明明不远处有一大片废地,为什么非要往人门口堆,真是糟蹋人!

  有细心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垃圾点被围墙挡着,入口小,吊车进不来,垃圾不好处理,没人来清理,所以越堆越多,造成乱象。

  在泾干镇张家村广场后的垃圾箱外道路一旁,堆满了大片建筑垃圾,正在焚烧的垃圾箱冒出的浓烟炝的前去倒垃圾的村民没法靠近…

  垃圾包围村镇 景点也疯狂

  伏茶小镇是泾阳域内重点打造的旅游小镇,路边开满了格桑花,仿古园林式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本以为这是个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的地方,可当记者来到此地时,却看到了大道旁触目惊心的的大片垃圾,与周围的美景、古香古色的建筑显得格格不入,不知游客来此拍照留念时是否将这些垃圾一起定格在画面中。

  茹家村是云阳镇与安吴镇相接的村子,当地村民称为清河的河道旁不远处被垃圾包围,记者一路驱车看到一百米的村道两旁被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填满,黄色被焚烧的秸秆无处不在,冒着缕缕青烟,烧完之后地面残留的黑色,红红绿绿的生活垃圾,白青色的建筑垃圾,全混在一起,看起来满目疮痍,仿佛走进了垃圾村,靠近旅游大道的茹家村有如此景象让人吃惊,不知道作为红色旅游镇的安吴是如何来吸引游客驻足的?

  别样泾惠渠 养蚊子基地

  本网《泾阳县垃圾遍地开花 美丽乡村被指走过场》一则报道中,泾惠渠永乐段垃圾乱象尤在眼前,报道发出后泾阳县相关部门领导带领群众对渠道垃圾进行了处理,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记者路过泾干镇建立村时,看到渠内布满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更甚的是从桥底镇通往中张镇一路沿泾惠渠道支流走来,深绿色的渠水被垃圾掩埋,发出阵阵恶臭令人作呕,中张镇周家道村沿街的几户人家除了饱受恶臭的煎熬之外,更头疼的是他们说这里养出的蚊子和苍蝇一样大,叮的人根本受不了,完全不敢在门外逗留,当地人戏称这段渠道为养蚊子基地。

  “百变”保洁站 将样子工程进行到底

  在三渠镇大寨村记者看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画面,垃圾保洁站变身“群众厨房”实在奇葩,农村连片整治项目的垃圾保洁站里面竟架起了煤气罐,锅碗瓢盆,记者走近时一男一女正在择菜做饭,问及是否为保洁人员时二人摇头否认。

  “我们是这边工地上的工人,借地方做个饭,保洁平时在那边休息…”她指着旁边的用来分类垃圾的暂存区告诉记者。可当记者看进去时里面铺着一张床,堆放着建筑用的钢筋材料,里面有工人正在绘图,全然没看到保洁员的身影。

  “村上知道我们在这里的,都说好的。

  随后记者联系该村村干部了解情况,村委会副主任王纪强接受了采访。

  记者:“大寨村保洁站属于哪年的连片整治项目?

  王主任:“是2011年的项目,2012年可投入使用。

  记者:“之前我们来此看到里面是空的,为何3年一直没有使用?

  王主任:“保洁员都是村上的村民,离家比较近,都在家休息,不用来这里,村上让附近建水塔的工人在里面暂时住着。

  记者:“住了多久了?

  王主任:“两个来月了,水塔快完工了,他们就搬走了。

  记者:“那保洁员现在在哪里休息工作?

  王主任:“在这个房子 (指着村委会会议室内的一个门) 。

  记者:“当时保洁站建立的时候有没有告诉村上是做何用的?

  王主任:“整垃圾,保洁员休息吧,暂存区可能就是放工具吧…

  记者:“平时村上的垃圾怎么处理呢?

  王主任:“保洁员定期回收,下一步各家分发垃圾桶,农村人意识比较差,有时垃圾会乱扔乱堆,村上经常也让各大队入户去宣传垃圾正确处理。

  然而通过入户采访群众时,记者发现说法却完全不同。“垃圾都是自己扫到自己家门口,一把火就点了。

  当问及村民保洁员是否定期回收垃圾时,一位大妈笑着说:“哪有什么保洁员,这几年都没见过,可能今年六月份才有吧,光扫路面,家门口的垃圾没见收过…

  而相比之下桥底镇北赵村的保洁站却变身“尊主”,外围和内部打扰的干干净净,但打开门却空空如也,好像生怕破坏掉什么舍不得使用一样,墙上公示的值班安排表上没有只字片语。但紧挨着保洁站身后的垃圾箱处确实另一番景象,生活垃圾堆放在外,满地都是,大片秸秆废弃物堆放在旁边。保洁站张贴的工作职责一栏确保村子里不能看到暴露在外的垃圾,显得尤为讽刺。

  记者采访该村村支委赵东康得知,这个保洁站会有保洁员每天过去把里面打扫干净。保洁站是分类垃圾提供保洁员休息之地,保洁站内看不到任何垃圾处理,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给保洁员增加了清扫站内卫生的工作,如此被“供奉”的保洁站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在《泾阳环境整治项目国家花票子 百姓难得实惠 垃圾围城》一则报道中,中张镇东鸟村保洁站,石村保洁站等村民口中的“样子工程”不但没有任何改善,实在利用起来,反而是将门窗紧锁,透过玻璃穿记者看到,里面依然是桌椅摆设,灰尘遍布。

  媒体关注至此不仅疑问重重,泾阳县拉网式垃圾整治活动言犹在耳,何时才能真正名副其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惠民工程“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改善民生”,这么好的一项民生工程却变成了“伤心工程”?连片整治的保洁站“既来之、则安之”,何苦灰尘皑皑、冷冷清清的扎在草丛中“闹情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国家的项目款到位了,站内保洁员何时到位?百姓的实惠何时到位?…群众的反映、媒体的关注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泾阳县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需要持之以恒,“被整治”,药到快会复发,“常保持”才是发展美丽乡村,医好环境病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