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杏仁香 和睦久久长

06.05.2016  16:40

      陈玉霞是府谷县麻镇杨家峁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她是儿子心中的好母亲,儿媳眼中的能干人,街坊邻居口中的大好人。经过20多年的自主创业,从一口小铁锅,每天炒一两斤杏仁到现在经营着一个年产40吨杏仁、20吨奶茶的食品加工厂,陈玉霞用自己的艰苦付出和执着追求赢得了家人和村民的尊重和称赞。

艰辛创业路   回味深远

      2002年,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陈玉霞也想去,但那时孩子年幼,她走不出去,看着人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好强的她决定自己创业。很多人都知道杏仁好吃,杏仁难炒,都不愿意从事这项极其繁杂的事情,但是陈玉霞却不怕。一次次实验、总结、再尝试……可炒出的杏仁不是苦的不行,就是硬的咬不动,不知倒掉多少锅杏仁,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杏仁终于炒成功了。那时陈玉霞白天做农活,晚上炒杏仁,脱壳、筛选、浸泡、炒制,忙活一晚上也只能炒1、2斤杏仁,炒出来的杏仁,全靠她肩挑背扛,去附近集市上散卖。

      陈玉霞的炒杏仁因为口味独特、味道香脆,绿色健康很受欢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在超市工作的亲戚建议她在超市里销售,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玉霞给超市供应散装杏仁,非常畅销。可好景不长,由于没有商标,超市不允许上货,但申请商标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许多人都劝她放弃吧,可陈玉霞看准的事,再难也要做。就这样省市县跑了一年多,2008年陈玉霞申请到了“陈氏杏仁”的商标。每当提起当年的创业艰辛,陈玉霞都会心里酸酸的,认为曾经的经历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辛苦付出     总有收获

      最近几年里,陈玉霞陆续购置进了自动化加工设备,逐步由机械化代替人工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她不断摸索、创新,发掘杏仁延伸产品。她将杏壳废物利用生产杏壳碳化料,年产碳化料几十吨。2014年8月年产20吨的“杏仁奶茶粉”上线了。同年,“陈氏杏仁”更是获得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的殊荣。产品就是生命线,别人是愁销路,陈玉霞是愁产量,县城各个超市总有断货现象。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2015年陈玉霞投资60多万元,新修1200平米的厂房,吸引村里10几人劳动力,预计年产杏仁120吨,奶茶粉100多吨,产量可观。

 

身教言传     家和事兴

      事业成功的陈玉霞家庭也很幸福。丈夫是村委会主任,工作积极努力,用心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丈夫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陈玉霞非常支持理解丈夫,看到丈夫为村民办实事,看到周围的村民一个个富裕起来,她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

      陈玉霞夫妇育有一双儿女,儿子已经成家立业,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小女儿是一名在读大二学生。孩子们听话孝顺,从小就懂得勤俭节约,只要回到家中,就赶忙帮着父母干活,分担一些。平时不在家的时候,也总会打电话回来提醒爸妈别操劳过度,注意身体保健,提起儿女,陈玉霞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每当乡邻们问起她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她便说道“教育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事,言传身教是秘诀。”平时哪怕再苦再累,陈玉霞都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任劳任怨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

        从自家的小厨房到1200平米的大厂房,从散装到“陈氏杏仁”品牌,从几十斤到上百吨,从一人生产到带动村里十几名村民,陈玉霞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因为一种信念,一份坚持,一种选择,在创业路上经历了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从头再来,她不畏困难,坚持不懈,让“陈氏杏仁”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府谷味道,一种家乡情怀,越挫越勇的她用坚实的步履平稳而有力的踏响着创业的节拍,用艰辛和汗水写就了一路的鲜花、掌声和喝彩。

 

(责任编辑: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