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建设开放式村部带出治理嬗变

01.06.2015  18:35

  “社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日前,笔者在走访安徽省淮北市部分农村社区时,当地农民如是说。

  建成开放式村部并配套建设六室、四栏、五中心

  “在广袤的淮北平原,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一定就是村部。

  淮北市开放式村部建设起源于淮北市杜集区高岳办事处双楼村。2007 年,双楼村建成了一个新村部,有了独立的办公楼和小院。2008 年,杜集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双楼村创新村部模式,拆除村部围墙,建成开放式村部,并配套建设六室(党员活动、图书阅览、全程代理、文体活动、计生服务、调解警务),四栏(政策宣传、信息发布、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五中心(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

  围墙刚刚盖上,拆还是不拆,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个问题。拆,既要面对一些人的议论甚至指责,又要面临安全问题。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善永反复考虑后,决定还是拆除这道围墙,把村部建成一个开放式集体活动场所。让村干部惊讶的是,围墙拆除后,这个村民以前不想去、不敢去、不能去、冷冷清清的院落,变成了人人爱去的地方。时至今日,村部没有被打碎过一块玻璃,没有丢过一件东西。

  本着建村部不让农民掏一分钱的原则,淮北市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整合民政、住建、卫生、文化等各级各类项目资金,累计投资上亿元,在全市各个镇级服务中心、305 个农村社区(经整合现为279 个农村社区),通过新建、改扩建的方式,建成300 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大厅。

  搭建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征集民意办实事

  淮北市杜集区石台矿社区居委会是2014 年7 月份改造的。据石台镇镇长王海芳回忆,征集民意时,大伙儿一致要求整治广场附近的一个垃圾遍地蚊蝇乱飞的小凉亭,增设棋牌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实用、常用的场所,添置健身器材等。今天,笔者看到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社居委办公楼已得到充分利用:位于村部四楼的图书阅览室藏书十多万册,截至2015 年4 月16日,当年来借书的有近200人次。

  走访杜集区段园镇的当天,牛眠村一家村民结婚预订的15 桌婚宴就在这个礼堂举行。据该镇分管民政的镇武装部部长朱鹏飞介绍:“牛眠村共有400 多户,人员居住密集。在当地村民的强烈要求下,规划设计的时候就预留了这个礼堂,全村红白喜事全都在这儿办。虽然面积只有400 平方米左右,但是利用效率很高、经济实惠,很受村民欢迎。

  据了解,目前淮北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场所逾10万平方米。

  公推直选能带村民致富的好干部

  “公推直选”政治素质高的致富能人入选村级领导班子,已成为淮北村民的共识。“目前,全市80多个农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负责人被公推直选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了农村治理结构,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淮北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王会民说。

  据杜集区段园镇欧集村党支部书记毛冬梅介绍,1999 年春天,她远赴苏州一家刺绣厂打工,花费近3 年的时间掌握了手工刺绣技术后,便毅然返乡,利用旧学校的房屋开办免费刺绣培训班,凭借小小的绣花针,一年给欧集村带来50 多万元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她还帮助村民们跑贷款,申报项目建起了养殖场、鱼塘和葡萄园…… 在她的带领下,欧集村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郭王村党总支部书记徐钦玉采取小额贷款和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鼓励和引导340 户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该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实施民主公开工作法保障农民权利

  2013年下半年,淮北市又开始全面拆除影响干群关系的“ 一张桌”——拆除村(社区)干部的“ 单间”办公室,集中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或群众“说事室”办公。据了解,自该市各个乡村设立“说事室”以来,共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化解矛盾650多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930多件。

  如果说“公推直选”当家人引领淮北村民过上富日子,那么该市大力实施的民主公开工作法,则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截至目前,全市村干部共为民代办各种事项4.2万件,调解各类纠纷380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98%。真正实现了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突破。”淮北市民政局副局长叶红建告诉笔者。

  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率先在全市推行民主公开工作法,粮补发放、土地流转、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每月资金收支等事项在公示栏里找到答案。笔者在村部大门右侧设立的近70 平方米的村务公开栏里看到:南山村340 亩水塘以每亩每年50 元承包给村民石启生,承包费收取正常……

  “279 个开放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仅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调解维稳中心,更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宣传政策的窗口、传授知识的课堂、凝聚党员的阵地和联系群众的桥梁,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安徽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副处长张兵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