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一地税所长用公章借款百万 被免职后失联

17.02.2016  11:00

  

  整个2015年,渭南人赵建林觉得自己每天都生活在一种绝望和恐慌中。绝望的是,前地税所长张小宏的电话总是处于关机状态,偶尔开机,也是无人接听。恐慌的是,他当初牵线借钱给张小宏的几个朋友隔三岔五就来找他:“钱咋办嘛,你看这马上要过年了!

  2016年,这种生活还在继续。“每次面对朋友,我觉得自己就如同被放在火上烤一样!”1月27日下午,这位45岁的协税员一脸忧愁地对华商报记者说。

  这一切,都缘于他曾帮地税所长张小宏“拆借”过80万元。后来“拆借”事发,张被免职后没了踪影,债主们纷纷拿作为中间人的他是问。

  据华商报记者调查,渭南市地税局临渭分局故市地税所所长张小宏被免职前,曾向当地多位商户或自然人借钱,借据上每次都加盖有地税所的公章。张小宏的借款到底属于私人借贷还是单位借钱?为什么要借钱缴税?这些疑问都有待解开。

  协税员帮所长“借钱

  盖着地税所的公章

  1968年出生的张小宏是临渭区当地人,也是名“老地税”。2013年他从另外一个地税所调到故市所当所长时,协税员赵建林已在这里工作17个年头了。

  1971年出生的赵建林是故市镇人,1996年复员后就一直在镇地税所当临时聘用司机,也称协税员。他回忆说当年张小宏也曾在故市地税所上班,不过张是正式职工。所以这次张小宏回到原单位出任所长,于赵建林而言也属于老相识。

  按照赵建林的说法,张小宏到地税所后一直完不成每月税收任务,每到月底就让工作人员四处借钱上缴国库。由于赵是当地人,熟人多,所以每次都能帮所长完成“拆借”任务。

  “拆借”的钱怎么还?赵建林解释说用下月陆续收回来的税款偿还。“以前每次‘拆借’都是10天左右,也都是张所长签字、盖地税所公章,给对方打借条,从来没出过问题。”赵建林称这是前几年当地普遍存在的“潜规则”。

  2013年3月26日上午,所长张小宏给赵建林打电话,说本月任务完成有难度,让赵赶快想办法借50万。

  电话里赵建林向所长推荐说熟人牛战荣前些年搞养殖,应该有积蓄。张小宏表示同意,并叮嘱他按老规矩办。

  挂掉电话后,赵建林给牛打电话,说了地税所想借钱的事。牛战荣电话里答应说可以借,但得回家给老婆说一下。

  次日上午,赵建林打电话给牛,牛说自己在家等着,让赵来家办手续。牛战荣对华商报记者说,自己之所以敢放心借钱给赵建林,是因为自己此前曾多次借钱给地税所“补漏”,从未出过差错,再者他和赵多年相识,“信任这个人”。

  中午,赵建林和地税所报账员曹卫东一起来到牛家。曹口袋里装着地税所的公章。在牛家,赵建林手写了一张“借条”:今借到牛战荣现金50万元整(500000元),四月二十日归还。借款人分别为赵建林和曹卫东的签名,并按了指印。两人签名处还加盖了“渭南市临渭区地方税务局故市税务所”的公章。

  例行完“手续”后,三人结伴到了镇上的信用联社,牛将自己账上的50万转到了曹卫东同在信用联社的一个账户上,曹的账户尾号为812207。

  到了4月20日还款的日子,牛战荣开始找赵建林催要借款50万元,赵每次都答复说张所长让再缓几天。此后就是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