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思想源头 追寻梦想起点 践行时代使命

18.12.2017  19:51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全省社科界座谈会12月15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省社科界的6位专家学者代表,围绕本报12月4日至8日连续刊发的系列特别报道进行深入交流座谈。

交流发言开始前,与会代表观看了《走在这里,每一步都令人感动给人启迪——陕西日报特别报道组记者感言》的专题短片。

“《陕西日报》推出的这组系列报道,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心系人民的家国情怀和黄土情结,踏实苦干、顽强拼搏的担当精神和意志品质,勤奋刻苦、注重实践的学习精神和开拓精神。”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宗哲在主持座谈会时说,“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脉络和实践根基,弘扬延安精神、助力陕西追赶超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把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印与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与弘扬延安精神相结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艰苦拼搏精神与推进陕西追赶超越相结合;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刻苦学习精神与为人民做学问相结合。

认真读了这组系列报道后,我豁然明白,一个青年,或是一个共产党人,只有真正铸就远大理想、崇高信念,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铸就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继承革命传统,铸就不变的理想信念;坚持博学笃行重实践,铸就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敢想敢做敢担当,铸就务实的理想信念。

省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唐震研究员认为,这组系列报道以领袖人物的具体成长阶段为切入点,反映了青年习近平在特殊环境中成长进步的历程,为当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锤炼意志品质、成就人生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

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教授从《陕西日报》系列报道中探寻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萌芽和发展。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来自读书、来自生活、来自人民,追根溯源,与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插队岁月的学习与实践密不可分。

在新时代,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仍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许加彪教授认为,延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延安的文化传统、社会人情与五谷杂粮滋养了一颗少年的心。基于这种与人民苦难息息相通的人生体验,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对系列报道的学习中,我的心不断地受到震撼,被总书记青春岁月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为总书记胸怀中国、放眼世界的胸襟感染着。”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伟华教授认为,系列报道立论高远,气势磅礴,聚焦透视梁家河,折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方面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同时,鲜活生动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作为高校老师,在大学教育中,我们要明辨是非,增强文化自信,传播当代文化的正能量。

系列报道以全视角、多层次的笔触解读青年习近平成长成才的经历,读来更生动,更具感染力,更引人深思,更加催人奋进,这是延伸大学课堂教书育人的最佳教材。”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主任李岩教授打算将这组系列报道引入她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大学生以青年习近平为楷模,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仰,规范道德行为,提升个人修养,从而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颖科表示,全省社科界要从重温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渊源脉络和实践根基,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大力开展理论宣传,把握节点重点推进,特别是要着重引导我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做好主题教育的“陕西文章”,发陕西声音,亮陕西特色,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陕西经验、贡献陕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