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访火车站、钟楼和小寨 地上烟头明显减少

05.01.2017  15:02

火车站广场安检口前的“烟头投放处

  2016年12月25日,本报记者在火车站、钟楼和小寨捡拾烟头。昨天,记者再次来到这三个地方,地上仍然能见到被随意丢弃的烟头,但很快就被附近的环卫工人扫走。而环卫工人们则表示,相较从前,近来随手扔烟头和垃圾的市民有所减少。

   小寨十字 增派环卫工人捡拾烟头

  上午9点50分记者来到小寨十字。在军人服务社门前,几位男士站在商场门外的台阶上吸烟,不远处的人行天桥台阶下有一个蓝色的垃圾桶。不一会儿,一位年轻人和两位中年男子将手中的烟头扔进了垃圾桶。记者随后向南边走去,地面上零星有一些烟头,但很快就有三名环卫工人将这些烟头捡走。

  虽然不是高峰期,小寨十字的几个公交站等车的人还是很多,站牌处被丢弃的烟头明显也较多。在随后一个小时里,记者看到这里除了每个路段都有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外,还有多名环卫工人拿着夹子“地毯式”地搜寻,一些刚被丢弃的烟头三五分钟后就被清扫干净。环卫工人康师傅告诉记者,他上的是早班,从早上4点多到下午1点,最近路段上还加派了人员捡拾烟头,记者看到的三名环卫工人就是专门捡拾烟头的师傅。

  虽然烟头、垃圾能被及时清理,但记者发现机动车道上被压扁的烟头很难及时捡拾,车流量大也给清扫带来了一定难度。

   火车站广场

   安检口前增设烟头投放处

  中午12点,记者赶到火车站广场。在广场东西两个安检口门前均设有执勤岗,岗位旁边树立着明显的标识,提醒旅客不要随地扔烟头和垃圾。一眼望过去,地面上很干净,不过仔细看仍有零星烟头。执勤的工作人员一边负责现场秩序一边不停地走动,看见被丢弃的烟头立刻就用手中的夹子捡拾。与此同时,广场上还有环卫工人在清扫烟头和垃圾。

  大部分旅客都很自觉,集中在安检口两旁的垃圾桶旁抽烟,并且能做到烟头不落地。昨日记者在安检口前看到了烟头投放处,旅客王先生说:“要是手里拿着烟走到安检口,我就赶紧吸两口随手扔地上,以前确实不注意,现在有这个了,我肯定不会随地扔。

   钟鼓楼广场

   随地扔烟头的人少了

  下午2点半,记者来到了鼓楼广场,广场上的游客不多,地面上很干净。但几名环卫工人仍然在来回查看。他们在广场上的小花坛里细细查看,不放过一个垃圾死角。

  在这里工作多年的赵阿姨告诉记者,最近她感觉随地扔烟头的人少了,“烟头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这个口号人人都知道,宣传做得好,确实有作用。”她笑着说。随后,在东西两条大街上,记者看到环卫工人不间断地在路面工作,及时清扫包括烟头在内的垃圾。

  据记者观察,吸烟的人群中大部分人能主动寻找垃圾桶,自觉将烟头扔进去。但仍有一些等公交车的市民上车前,匆忙将手上的烟头扔掉。

   市民观点

   养成文明习惯

   每个人都有责任

  “随地扔烟头的人少了。”环卫工人赵阿姨这句话能代表很多保洁师傅们的心声。与此同时,市民也看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不愿意增加他们的工作量。昨日,在小寨十字,看到环卫工人康师傅的口罩已经黑了,市民贾女士说:“不说别的,这种天气,环卫工人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少扔一个烟头就能给他们减轻一点儿工作量。

  就“烟头不落地”的这个话题,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市民们表示为了城市的干净整洁,每个人都有责任从自身做起,提升个人素质,养成文明习惯。

   专家意见

   文明行为的养成

   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

  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社科院项目评估中心主任、社会学专家方海韵,方主任表示文明行为的养成主要还是靠疏导、教育,可以借鉴国外好的做法,但严厉的处罚容易形成治标不治本的情况,而且在如何处罚,处罚的执行措施等方面也需跟进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方主任解释,不文明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属于伦理道德层次,如不让座,一种则属于触犯法律法规,如闯红灯。

  虽然分类不同但应坚持一个原则,疏导教育为主,尤其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辅之以相应的处罚办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但严厉处罚的可操作性一定要考虑,否则执行不到位反而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本组文/图 记者郑燕茹

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