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旅途中回味

21.09.2015  11:00

 

爱,在旅途中回味 文/王庭德 盛夏六月,由省残联举办,省残疾人作协、省文学基金会协办,铜川市残联承办的“走进铜川感受红色文化暨残疾人事业成果采风活动”,省文学基金会领导和来自全省各地的残疾人作家等50余人参加,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有幸获得了一次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和体验生活的机会,更显得弥足珍贵。 我的生活,虽然不完美,有那么多的辛酸和坎坷。却更多是那么多的融融爱心温暖着我,让我有一份对生活深深的感激,从而对这个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眷恋、多一份热爱。从而更珍惜生活,快乐而幸福的活着,青春无遗憾、雨季有阳光。就像我的经历一样,充满了爱……

                                                              春天的使者
          由于身体残疾,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爱”。
        这次采风活动,于6月26日在铜川隆重举行。会议由铜川市残联理事长宋涛主持,省残联宣文部主任张未来,陕西省文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王芳闻,省作协创联部主任王晓渭,铜川市副市长何尚民,铜川市作协主席黄卫平等相关领导出席。 那天,会议还没开始,我就听到有人亲切地喊我“小王,你好!”抬头见是省残联宣文部张主任张未来先生。当我们亲切地握手、拍照留念时,我脑海里不断回想起我每次去张主任办公室,他都是这样热切接待我,和我愉快交流,嘘寒问暖,给我透露一些关于残疾人该享受的相关政策,暖流一次次涌进我的心田。清晰记得,第一次去省残联,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是跟薛主席一块前往的——省残联在省政府院内,薛主席觉得进去比较麻烦,就直接给张主任打电话,不一会儿,他就派车出来接我们了。见此情景,我总感觉不像是真的,但确实又是真的。当时我还跟薛主席开玩笑,说“你面子真大哦!” ——我是一个1.16米的肌无力袖珍青年,1981年出生于安康旬阳南区边远的铜钱关镇,又加之六岁丧父,母亲智力低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勉强于2000年初中毕业后,当过乡村报道员,做过洗碗工和卖报郎,生活过得异常艰苦,后在省市县残联和慈善部门的支持下学会电脑技能。学期期满后,为了使我有一个扎实、过硬的本领,旬阳县残联又为我提供了便利条件,让我在那儿实习…… 有了精湛的技术后,我又在汉滨区茨沟镇——和我同病相怜的残疾人朋友开办的网吧集打印一体店里就了业,生活相对有所稳定。与此同时,为了尊严、成就感,我忙里偷闲,挤出一切时间读书写作,迄今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上百篇文字,写了近20万字的通讯报道,还写了19.7万字的自传体纪实文学《这个世界无须仰视》,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身体的残缺是痛苦的,然而有了社会的关爱,有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关心,我像沐浴在温暖的港湾,折翅的鸟儿陡添飞向蓝天的勇气。
        如果说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那么,那些为残疾人事业而奔波者,那些把温暖送给饥渴心灵的人们,就是“春天的使者”了。 铜川残疾人服务机构 关于残联帮助我的故事,不过是一个毛孔里滴出的血——这是我参观铜川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感慨…… 凉风习习,它伴着丝丝细雨。在我们去铜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之时,我有一种恐惧感,就仿佛在我们中间裂开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沟谷,长相看起来呆滞,大脑显得笨拙,还有一些自闭症患儿在我眼中本是一些孤独寂寞,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活在自己小小的心灵世界的孩子。可当我来到教室的时候,听到呀呀的学语声,看到整洁的宿舍可爱的孩子,耐心的老师,这些耳朵上挂着助听器的孩子有很多就是这样学会了与人交流的!  当我看到陕西文学基金会王芳闻老师,《全球华人》杂志黄嘉玲等一些爱心人士为他们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流,用温暖滋润他们的内心世界,孩子们悦耳的欢笑着,不时用樱桃般的小嘴给他们送来一个个细吻时,我才真正明白了爱是如此的美妙。那水灵灵的眼珠,不禁让我的心为之一动,在发光中,不仅透露出了一种惊讶与好奇,仿佛也透露着丝丝喜悦之情。我不晓得他们为何而乐,为谁而乐,我只知道他们悄无声息地感化了我,甚至跨越了那长长的裂谷。 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小就听不见风声、雨声、人语声,甚至那美好的音乐,他们又能借助助听器来获取声音,当与他们见面时,我的脸不禁泛酸。我不知道当他们没有助听器时,他们的世界是多么的无趣,甚至夹着一种恐惧。在那人生道路上有多少艰难与险阻,他们都一一战胜了。他们内心那超乎常人的勇气,我无法想象,也许正是他们那纯真的心,使得任何困难都随之消散。 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仿佛是折翼的天使,慢慢坠入那万丈深渊,然而有党和政府温暖的爱抚慰着他们心灵上的创伤,使那些天使得以展翅高飞。让我们也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修复他人的一处创伤,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的天使飞至那梦想的天堂…… 另外,还有在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大家纷纷感受适合自己的康复器材,我一眼就看到了适合我的车子,连忙骑了上去,那种感觉甭提有多兴奋了!与此同时,我们还走访了穆家庄村残协,视察残疾人文化示范基地王益区育才社区、视障阅览室等,每到一处都令人感慨万端。 陕西文学基金会 为了使大家玩得开心,陕西文学基金会王芳闻老师一行亲临铜川,代表文学基金会给我们每个残疾人文学爱好者送来1000元慰问金,预祝大家玩的开心快乐,同时她又始终不离不弃的陪伴着我们…… 一路上,在美女导游滔滔不绝的调节下,大家谈笑风生,唱歌、猜谜语,气氛热烈而活跃,王芳闻老师除了给大家讲路遥的故事外,还特意唱了一首她自创的歌曲——《咱们作家到铜川》: 一道道坡来呦, 一条条河, 咱们的作家到铜川。 千家万户哎嗨哎嗨呦, 把门开哎嗨哎嗨呦, 快把咱作家迎进来, 依尔呀仔吗呦嗬呦。 香噴喷的饭菜哎嗨哎嗨呦, 端上来哎嗨哎嗨呦,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 与咱百姓心相连。 生态铜川美如画, 照金烽火映红天, 玉华佛光照千年, 耀州陶瓷美名传。 蓝天那个当纸哟, 漆水做墨, 普写铜川新呀么新诗篇, 谱写铜川新呀么新诗篇! 大家在意犹未尽中,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是在2010年12月6日,省作协表彰全省残疾人作秀作家的活动上,当时她在省作协任秘书长。退休后,又配合原省作协雷涛书记成立了陕西文学基金会,帮助贫困作家出书,重点为残疾人作家开展文学活动,在创作、出书、采风、作品研讨推介等鼎力相助…… 尤其是我的自传体长篇纪实文学《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在陕西文学基金会的推荐下,通过省慈善协会赞助出版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很多人都要买我的书给孩子。就这样,在半年内,销量三万余册,很多快在实体书店和网络上销售一空。因而,出版社对这部书重新再版,多次加印,对我的生活略有改善…… 我省拥有一个团结向上的残疾人文学创作群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70多名残疾人作家,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人,省作家协会会员30多人。多年来,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勤奋笔耕,涌现出以影视题材驰誉文坛的贺绪林老师、《把天堂带回家》一炮走红的刘爱玲大姐,有……他们自强不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守着对文学的挚爱,以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创作出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学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出书也是对残疾人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他们精神支柱和投入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而陕西文学基金会的成立,正是对我们残疾人作者的陪伴和鼓舞,从生活的嘘寒问暖到帮其出书,从而引发社会关注,以至改善我们的命运。   路遥纪念馆 铜川之行,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就是鸭口矿路遥纪念馆。 6月27日早上七点半,伴随着霏霏细雨,我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出发了。位于210国道边这座平整的院落,已然为雨中那洁净、肃穆的建筑和“像牛一样劳动,像黄土一样奉献”的雕塑所营造的气场和氛围所震撼。品读墙体上仿铅字凹凸排版的路遥名句:“走近故乡,就是走近母亲,她的一切都让你感到亲切和踏实。在故乡这个为你创造了生命的地方,她会包容你的一切不幸与苦难。就是生命的消失,能和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也是人最后的一个夙愿”让我在刹那间无语凝咽。墙体上还有这样的文字似乎专门为我而刻:“在这样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人们情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对于一个热爱文字的青年而言,来到铜川,在这样的天气来拜谒一个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和宗教般虔诚的文学信仰而不懈努力直至付出生命代价的作家,就是件顶顶要紧的事情。 在此参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路遥命运多舛的一生,震撼我的诸多作品外,还有对路遥人格魅力的崇拜,更多的也只有用缘份解说了…… 展馆里的展品,再现了路遥平凡却也辉煌的人生。那破旧的土窑,昏暗的灯光,随意摆放的简陋农具和门口的红枣树还原了路遥笔下贫瘠的陕北农村。那是陕北人真实的过往。就在来路遥纪念馆的车上,看到沿途绿林掩映的山峦,极目远眺市区的美景时,我一边和友人聊天,一边不断思索着:三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变了模样,连气候也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变得更适宜生存了。《平凡的世界》是一代人的史诗,承载了太多陕北人共同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孙少平的饥饿,孙少安的艰难,双水村人的贫苦都是他们身边人的故事,抑或就是他们自己的过去。 看着展馆里展出的路遥手迹,不觉从心底里赞叹:路遥的字也最好看的!无奈,天妒英才!路遥之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都先后也获得了矛盾文学奖,两人的书法作品更是水涨船高,价值不菲,直至跻身于“中国作家富豪榜”。可,路遥,这个急于追日的夸父,却过早地倒在了干渴的路上,让每一个热爱他的人为之扼腕叹息,痛彻心扉! 看到了路遥和妻子林达的合影照片,也知道路遥生前和妻子关系紧张,甚至临终前都未能见面。但我们依然无法怪罪那个和我们伟大的作家曾相爱过的女人。恰恰相反,我们从她给路遥的书信中看出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一位好妻子、好嫂子、好儿媳……可好作家路遥,怎么想来他都算不得是个好丈夫。换位思考一下:一个连家都不回的作家,一个为了写作不爱惜身体的丈夫,怎能让女人没有怨恨!想来有这样一个丈夫也是林达一生走不出的痛。相信每一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会深深怀念并祝福这位不幸却又如此荣幸的女子。 路遥的著作二十余年间发行超过百万册,出版社和书商赚取了千万利润。官员和某些作家、学者只想曝光在聚光灯下,活在掌声中。无良的书商更是不去关心路遥和他的家人的死活。曹雪芹一生贫病交加、呕心沥血完成一部红楼,却不想身后红学家招摇过市、登堂入室活得好不惬意。难道这真的是中国真正的文人作家的宿命?   情系陈炉 陈炉古镇,是我们参观路遥纪念馆后的又一个文化景点。 提到铜川,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城市,而除了丰富的金属资源之外,还有就是享誉古今的耀州窑——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四大名窑场,是古耀州窑的继承和延续,也是耀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陈炉窑将耀州窑的炉火传承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烧铸历史,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也是唯一连续烧造从未断烧的耀州窑系窑炉,成为活着的耀州窑…… 来陈炉古镇之前,随着导游的介绍,我萌生着一种莫名牵引的情愫,多少次魂牵梦绕那泛黄的匣钵和残破缸堆砌的罐罐墙仪态。要知道,有时古今的轮回,是可能交错时空的感悟、感念、感伤,情浓于此次旅行,横亘永久的记忆。 雨中的陈炉远山如黛窑炉如画,因为这里是个大窑场,所以这里的建筑都是离不开窑的,所有的房屋基本都是用烧窑废弃的材料制成,罐罐垒墙、瓷片铺路以及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构成了陈炉古镇独特的富有油画效果的古镇风貌。 金娃娃,银娃娃,顶不住咱这泥娃娃;金银棍,粮食囤,顶不住咱这搅轮子棍。烧瓮瓮来烧坛坛,又烧碗碗又烧盆,盆盆大得能坐人,碗碗能盛几桶水……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民谣道出了陈炉古镇炉火千年不灭的传奇。是的,那一件件看似披上神秘外衣的青瓷国宝,其实一点也不足为奇,细细想来它只是耀州瓷的先祖用了自己的智慧,将质朴的人生道理融入到了制瓷工艺中,诚然到了陈炉镇之后才真切体会到陈炉似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书,非得你亲自去细读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 这里是一坐古窑的博物馆,一个现代文明的警示碑,一段回忆过去的历史舞台,一部使人向上的鞭策导航仪,简直成了新时期的怪想象,向我们展示了铜川的另一种风情。这个群山围抱黄土地山峁起伏的陈炉,似藏在深闺中的“古典美女”,在烟雨朦胧中,红砖砌成的窑洞就像一座座红色的堡垒,衬着雪白的墙面、焦黄的土地,仿佛一幅色彩凝重的油画,使得大家久久迷恋,惊叹叫绝,不断拍照留念。我也不例外,一直处于兴奋激昂的状态,除了好奇地四处观赏外,还和贺大哥、嘉玲、刘宏学以及美女导游留下了许多美丽、珍贵的画面…… 顺着来时的小路,再一次站在塬顶回望:传说中陈炉镇那千年不绝的炉火,依旧在别人眼里神秘妖娆,在别人文字中绚丽辉煌。而我只觉得是嗅着吹拂了千年的古风,而古风中有着特有的平和气息,看着雨雾迷蒙,真实的在陶罐罐垒的院墙之间闲庭信步……   照金的祝福 6月28日——我们到铜川的第三天,依然是烟雨朦胧。 崭新的大巴车披着东方升起红日洒下的雨丝,行驶在新修的照金风景区旅游区域上,依循着绵延不绝的山势,一路蜿蜒前行。宽阔的公路两旁的群山,气势雄伟高大,似万马奔腾,朝着天际延伸远去。漫山遍野的一片片树木都呈现出一派派苍翠、幽深的样子,给人一种宁静、悠远、飘逸的感觉。远处山坡上的村落,都是白墙绿瓦、粉阁红楼,静静地掩映在翠绿清凉的丛林里,释放出祥和、温馨、亲切的氛围。
  迎着大山带来的特有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绿意扑眼入怀的新鲜和由此带来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我把一对漂亮而又惊奇的眸子投向了这一路翠绿、壮阔的山野里,去领略群山的雄奇、山溪的清澈、坡林的翠绿和那天的烟雨蒙蒙,宛若天境…… 随着大巴车驶近照金境内,我的心情愈加的激动起来。
   当大巴车稳稳地驶进照金镇,停在了照金纪念馆前面广场边的红色大道上。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内心涌动出无比渴求了解这块英雄土地的深切情感,向着照金革命纪念馆走来。迎面一座气势恢宏、庄严静谧的仿古牌楼赫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红色大理石上镌刻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几个金碧辉煌的大字,笔法雄浑苍劲,顿显英雄气概。雨雾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凝视着广场上一方近十米的高台上的老革命家刘志丹同志及伴随其左右的谢子长、习仲勋同志的巨大塑像,心海荡漾天涯,情愫澎湃芳怀。塑像中的刘志丹同志身带望远镜,腰挂手枪,神情庄严的屹立着,炯炯有神地望着远方,谢子长斜挂驳壳枪,习仲勋身夸公文包,一起陪伴远眺,仿佛时刻关注前方的敌情,思索怎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无形中立刻给人传递出一股战火纷飞、戎马生涯的火红岁月的情景。两旁的巨型红旗似乎在迎风飘动,令人生出了无限的遐思,巨大的浮雕叙说着“薛家寨保卫战”那80年前的峥嵘岁月。
  我们昂首挺胸,依次拾阶而上,一条明净、清灰色大理石铺就的长长台阶直通向纪念馆的正大厅。刚到大厅门前,事先约好的、早已等候在纪念馆大厅门口的纪念馆讲解员非常有礼貌地面带微笑,亭亭玉立地站在那里,迎接着我们。站在馆内,一种庄严肃穆,凝重寂静的气氛溢满身心,使得源自于内心对一代伟人和英烈们无限憧憬的情感更加浓烈。纪念馆上下两层,由序厅、主展厅、专题展厅和多功能展厅、报告厅组成,岩板石片铺就的地面和气势宏伟的铸铜雕塑即可将我们带进了庄严凝重的氛围里,序厅中央跳动着的火苗,象征了革命烈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主展厅160米的环幕至始至终地无声传递着照金的山川风貌和四季更迭的景致,使得整个大厅气氛浓烈,感情饱满,催人联想,生动逼真地展示了风云变幻,革命斗争波澜壮阔。 陈放的一个巨大的沙盘里,那些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当年照金区域全貌一一被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沙盘里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无不在悄然地诉说着照金革命根据地军民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仔细凝视,深切感受,我仿佛看到了英雄的红军健儿穿梭于高山密林里的英发雄姿,出没于硝烟弥漫的战火场面,行军在层峦叠嶂之中,仿佛看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红军高级将领率领红军作战部队,策马扬鞭,腾空飞奔的飒爽英姿,仿佛看到了薛家寨石洞的灯光、崖畔上站岗放哨的战士身影、土窑洞卷起的粗布门帘......一种发自内心的沧桑感慨油然而生。
  我们跟随着讲解员,一步一步缓慢前移,看着眼前玻璃柜台里陈列的那一双双草鞋、一件件灰色军衣和数床简易破烂的被褥、一把黄色的军号,还有根据地兵工厂工人制造的那些手榴弹、子弹、大刀、长矛,缴获敌人的手摇发报机等物件,耳听着讲解员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的详细讲解,感受着革命先辈们以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书写峥嵘岁月的大手笔、大壮举、大气魄,体味着红军将士们于火红岁月里的火一般热情和气吞山河的豪迈情怀。这一件件生动物件的珍藏,印证了一段革命岁月的光辉历史,珍藏了一段火热岁月里一种英雄主义精神、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奋斗精神。在那一次次激烈的、斗智斗勇的战斗中,在那烽烟四起的广阔战场上,多少个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而抛头颅、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彰显了一个个共产党员、红军战士的英雄本色。
  端详着一件件极其普通却凝固非凡历史密码的文物,联想革命先辈当年在山塬沟峁、崇山峻岭中的艰苦奋斗,每个党员或神情凝重,或驻足沉思,无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升华、意义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据讲解员介绍,1932年2月,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组建了陕甘游击队,从此开始走上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同年8月,习仲勋同志也从两当兵变后辗转来到照金,与刘志丹、谢子长一起开始了建立根据地的艰苦探索。当时中共陕西省委尝试在渭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残酷的斗争实践告诉他们,在国民党统治严密的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十分困难的,后来,习仲勋同志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重返照金工作,他一方面对红军游击队进行整顿,一方面挨家挨户发动群众,很快在照金一带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领导下,陕甘边区军民众志成城,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边区的多次“围剿”,在其他革命根据地相继失守的情况下,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出了这一片红色区域,在一场场血雨腥风、一次次生死斗争中孕育了一大批的革命骨干,为后来革命大发展积蓄了重要的力量,革命形势的发展,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人民群众,涌现出了一批批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一杆红旗迎风展,红了西北众山川。”陕甘根据地不断得到了发展壮大,到1935年6月,已经在二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使游击区扩展到三十多个县,主力红军发展到五千多人,地方游击队发展到四千多人,把长期分离的陕甘边区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面积三万平方公里,人口九十余万的红色区域,为后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了坚实的铺垫。
  从照金镇纪念馆出来,当重新看到山尖上的那两个鲜艳夺目的“照金”两个大字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一颗晶莹的泪花挂在了长长的眼睫毛上,回想着刚才那一幕幕,不禁感慨万千,心潮起伏。“美丽的照金,再见了!愿今后的你更加灿烂辉煌,更加朝气蓬勃,更加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祝福照金人民永远幸福,永远安康!”   意犹未尽 我只知道,除路遥之外,铜川还有一位了不起的现代女作家,她就是我所敬重的老师——中国作协会员刘爱玲大姐,她的代表作《把天堂带回家》风靡全国,被中宣部评文明进步奖,另有数部作品获得矛盾文学奖、柳青文学奖等多个大奖。回想26日那天,本来是下午才去报到的,但为了去拜访刘姐,我满怀激动的心情,带着“跃马扬鞭傲神州,笑看风云度春秋;三千烦恼皆抛下,十万名山任遨游”豪迈气概,在早上八点时分,就和友人朝着铜川方向出发了。但在这之前,我对铜川的革命传统、优秀文化、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一无所知。还是在铜川市副市长何尚民先生那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我才对铜川市情、历史文化和铜川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略知一二…… 身体残疾是命运已经决定,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往日,身体的限制,怎能像健全人那样走出家门,呼吸艳丽风光中的新鲜空气?拥抱阳光,是我们残疾人“奢侈的梦”。 如今,梦想已经成了现实,每个人露出了会心的甜蜜微笑。 为此我要感谢省残联、省文学基金会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铜川市残联、市作协以及省文学基金会王芳闻、省残疾人作协副主席刘爱珍等爱心人士对这次活动的精心组织和筹划,让我们这些平时极少出游的残疾朋友,感受到了红枫绿树,鸟语花香,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在共娱共乐的旅途中,不时传来大家欢快的笑声。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促进了文学交流,深深体会到热心人的帮助。 另外,我还要感谢《全球华人》杂志社黄嘉玲老师,她一直陪伴在我生活和出行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一颗善心就是一颗星星,一颗心感动另外一颗心,眼前的空中是满天的繁星。 总之,我想要说的话太多太多,又因为激动的缘故,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最后以一首小诗来总结我本次采风的小感受—— 残联施春风, 作家铜川行。 灵感百泉涌, 激情万马腾。 真诚接地气, 热烈化坚冰。 文坛欣盛景, 千树果缀红。
陕西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陕西新闻
黄河保护法通过 保护“母亲河”有法可依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李京泽 梁晓陕西新闻
今年我省成功应对17轮强降雨实现安全度汛
  记者10月27日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今年汛期,陕西新闻
“监管+”为食品生产企业纾困解难
  10月24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陕西新闻
西安:不会全市静默 只对有风险区域管控
  中新网西安10月20日电 (记者 梅镱泷)记者陕西新闻
超九成受访青年相信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更好
  全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