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到2020年全覆盖

25.04.2016  12:17

  随着城市的发展,噪音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问题之一,“我想静静”成为饱受噪音污染之苦的市民的奢望。如何治理噪音污染,噪音污染制造者应如何在私利和公众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昨日,省政府网站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到2020年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点位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环保重点城市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监测

  《方案》明确布点范围: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辐射环境监测网。

  在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基础上,根据地区污染特征适时拓展监测项目;增加背景站、区域站和超级站。

  在大型工业园区增设挥发性有机物(VOC)污染监控点,在环保重点城市(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市)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监测和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物遥感监测。

  全省各地布点监测各类噪音实现全覆盖

  建设覆盖全省所有设区市、省直管县的区域声环境、声功能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点。

  优化调整城市区域、功能区及交通噪声监测点,加强对城市敏感点的监测;交通噪声及功能区监测逐步实现自动监测;加强典型噪声源预测与评估,对建筑施工场地、大型机场等重点环境噪声源开展自动监测。

  在西安市开展车载噪声自动监测试点;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铁路沿线等环境振动重点污染源开展试点监测。

  关中设区市明年底前开展空气质量预报

  《方案》还将实现环境质量及时预报预警。

  建立以西安市为代表的关中城市群、汉中市为代表的陕南地区和延安市为代表的陕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和源清单编制的常态化工作。

  加强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

  同时要实现数据可靠能共享。全面施行依法依标准监测,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实现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数据联网共享与统一发布。

  明确预测预报常态化,省本级和西安市继续完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关中其他设区市2017年底前、陕北陕南设区市2018年底前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全面实施水体、土壤重污染与风险预警;所有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控企业实现污染物超标排放自动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