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书写大地史诗

07.04.2016  09:06

  本报记者 张斌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像候鸟一样,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出发,秋风瑟瑟、树叶黄落时归来。远离城市的繁华、家庭的温暖,忍受着孤独寂寞、困苦艰难,用感人至深的事迹诠释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默默无闻而又功勋卓著。

  他们,就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职工。

  挑战生命的极限

  国测一大队成立61年来,队员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仪器测绘壮美山河。他们32次深入西藏无人区,28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1次踏入新疆腹地。他们徒步行程57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400多圈,平均每个队员绕地球两圈半。

  他们远涉重洋,新春佳节仍在地球的两极奋战,给祖国送去捷报。

  他们数十次大规模进入世界屋脊,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负重攀登,纵横千里。

  老队员郁期青1956来到国测一大队,“我刚到单位报到半个月,就被派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那里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大家都住在帐篷里。蚊子特别多,特别大,人被叮一下,又疼又痒。我们工作时必须戴上面罩,手上抹满防蚊油,吃饭时就躲在蚊帐里。

  因为食物和水都是从远处运来,一两个月运一次,测绘队员根本吃不上新鲜蔬菜。因为缺水,大家从来都不洗脸,实在没水了,就得喝尿。“还有因为连尿都没得喝,活活渴死的。

  测绘队员还要经常面对死亡的威胁。

  1956年,队员薛璋和同事在青海刚察县一座山上测量,突然远处有一大片乌云快速飘来,大家赶紧背起设备朝山下跑。一声闷雷响过,一个队员倒在了血泊中。

  1961年,邵世坤在青海三江源一个山头上工作,由于工作场地太狭小,他在上面支好仪器后,连搭帐篷的地方都没了,他只能穿着大衣蹲在地上,这一蹲就是4天。“因为是冬天,不敢睡,有的人就是睡着后被冻死的。

  75岁的陆福仁在同事们眼里是“有福之人”。1972年的一天,陆福仁在昆仑山上完成任务后骑着骆驼返回,在路过一条河时,他骑的骆驼刚刚上岸,洪水就涌了下来,后面跟的5头骆驼瞬间被卷走。

  攀登地球之巅

  人类对珠穆朗玛峰的认识是从测量其高度开始的。

  1852年冬季,英国人粗略得出珠峰峰顶高程数据为8840米,从此确定珠峰为地球之巅。此后,珠峰的高程数据、地理资料一直被外国垄断,我国的版图也被迫沿用那并不准确的数据。

  珠峰地区是人类挑战生命极限的极地,要测量其准确高度,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测量队伍进入纵深地区进行观测。为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国测一大队的队员多次大规模进入珠峰地区,在生命禁区勇斗风雪,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生命乐章。

  1966年和1968年,国测一大队队员两次进入珠峰测区,经计算获得珠峰峰顶的雪面高程,这是珠峰第一次有了中国测量的高度。

  1975年5月27日,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立于珠峰之巅,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为8848.13米,这一数据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1998年,国测一大队采用常规三角测量方法对珠峰峰顶进行了交会,经计算得出珠峰的雪面高程值为8848.58米。

  2005年,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的任务。当年,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数据向世界公布: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珠峰是国际测量技术的比对场。新高程数据的公布标志着我国登上了世界测绘科技的新高峰。

  在攀登地球之巅创造辉煌的背后,是国测一大队人的巨大付出。

  2005年5月,国测一大队队员任秀波在测绘时遇到了特大暴风雪,情况非常危险,指挥员立即发出下撤命令。然而,倔强的任秀波却坚持一定要测量到7500米的重力值,因为他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到达这样的高度。为了操作仪器,他脱了鸭绒手套,十几分钟后,手就冻得没了知觉。当年5月21日,任秀波把重力测量成功推进到7790米营地,再破重力测量世界纪录。

  在珠峰上,很多队员长期用嘴巴呼吸,喉咙发炎、流血。队员一天要跋涉5公里,但是往往走了2公里便会精疲力尽,剩下的每一步都如迈向人生的尽头。

  南下冰原大陆

  南极,吸引着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去考察、探测。到1984年,已有17个国家分别在南极建立了46个考察站,而中国在那里却没有自己的立足点。

  1984年11月,我国政府派出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南极大陆开展科考、建站活动。国测一大队工程师刘永诺参加了此次科考活动。在乔治王岛登陆后,天气十分恶劣,考察队的帐篷一次又一次被风雪压倒,海浪一次又一次把码头冲垮。风急浪大,小船不能下海,直升飞机无法出动。刘永诺独自承担长城站主楼的工程放样、变形观测、乔治王岛的面积计算、重力和天文的观测计算等工作。工作中,他的衣服常常被海水、雪水、汗水浸透,有时一天要烤几次、换几次。他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南极长城站的测绘成功,填补了我国极地测绘的空白,在中国测绘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篇章。

  2004年11月,国测一大队队员何志堂、张世伟前往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从事绝对重力测量和相对重力测量。在极寒之地,他们身背15公斤重的重力仪,常常凌晨4点出发,踏着没膝的积雪,跋涉五六个小时找到测量点。待放下仪器,他们的内衣都湿透了,冷冰冰地贴在身上。为完成任务,他俩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测完后又背上仪器匆匆往回赶。

  2005年2月8日,当全世界华人都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欢乐气氛中时,何志堂与张世伟也顺利完成了南极长城站的绝对重力测量。

  国测一大队的老队员们,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一部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大无畏测绘英雄史诗。

  党没有忘记这些为了祖国建设忠诚奉献的英雄。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党员回信,对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作出的贡献予以高度赞誉,号召广大共产党员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