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腔》感动90后观众 导演解密拍摄缘起

12.12.2016  10:35

  电影《老腔》已上映多日,一边是院线在排片上的歧视,一边却是观众们源源不断的好评。近日,导演高峰携《老腔》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了古城西安校园见面会,90后的学子们除了表示电影好看与亲切之余,都被电影主创的艰辛历程感动,为导演的情怀与梦想加油点赞。

  影片深受大学生喜爱 校园专场收获狂赞

  电影《老腔》通过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将作为戏曲活化石的“老腔”文化娓娓道来,口碑一路看涨。12月9日,该片导演高峰及其他几位主创人员带着影片进入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校园专场放映,让广大年轻学子感受到了影片的人文魅力和老腔艺术的高远境界。放映过程中不但无人退场,感动流泪的人比比皆是。学生们在观影后的最大感受是电影的“故事性强”、“剧本优秀”、“好看”,这样的评价堪称对影院排片歧视的有力回应。

  除了“好看”的直接体验,有学生还表示影片的文化震撼力非常强大,并且极易被理解与传播:“原来传统文化电影没有想象中那么生涩。”经管学院的一名“90后”大学生戚青作为陕西人,也在现场激动地谈到影片接地气的一面:“这部电影里关于婚丧嫁娶习俗以及陕西农村生活场景的展现,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我有很多同学是外地的,给他们讲陕西的民俗,陕西的戏曲,他们都不太理解,但我想,通过这样的电影,他们一定能更好的读懂陕西文化。”该同学的评价与导演此前对作品的定位精准合拍:“群众和生活是文化根植的厚土,所以,我们的文艺片电影作品只有贴近现实生活才能站稳脚跟,青春永驻,才是观众喜爱的作品。

  主创亲自走进大学,目的除了推广电影之外,更重要的是向年轻人,尤其是90后观众传递文化价值,依靠社会的新生代力量激起文化传承的话题,弘扬老腔戏曲,传递民族精神内核。《老腔》的大学之行无疑是主创们初衷的最好贯彻。

  导演解密拍摄缘起 抛出文艺与商业新命题

  放映之后主创还与学生们进行了热烈愉快的对谈,有诸多话题深入到文艺片的生存和电影人的创作精神等层面。导演高峰先是表达了惋惜,因为《老腔》是2016年反映陕西本土文化、讲好本土故事的唯一一部中国电影,但是最后连老腔艺术的家乡陕西也不排片。随后他讲述到,影片缘起于他观看人艺话剧《白鹿原》时老腔表演带给他震撼,他说:“老腔传承了两千多年,是中国戏曲的源泉之一,以此为主题的电影创作实则是在讴歌中华民族的使命、信仰和责任,传递给观众的就是中国梦的当下时代价值。并且,电影非常重视故事基底,坚持好看为第一己任。”正如高峰在其他访谈中所说:“影片故事的内核是忠孝、仁义与感恩,这些都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与生命中,可以与大众内心相通,唤起共有的情感。

  前不久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以文艺片的题材赢得了商业片的票房成绩,很大原因就在于启用了明星演员班底。但高峰认为,《潘金莲》的成功也向业内和大众抛出一个亟待思考的命题:电影的商业化就仅仅是演员的明星化吗?而高峰自己的观点是:“无论什么样题材类型的电影,只要在商业平台上运作,都是商业电影。不同类型的电影都依托于社会和文化基础,因此百姓故事、共通的情感和普遍认可的价值观都应该是商业性。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市场对很多电影都可以商业片的态度来处理,只是运作方式与明星化的商业片不一样罢了。”同时,他也表达出现阶段的无奈:“但市场成熟和视角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中需要电影人坚持初心,不忘艺术创作的本质。

  折射中国电影生存样态 导演呼吁精神不能倒

  上海的微博网友star999观影后写到:“有的导演是老炮,是大师,而高峰导演就是老顽童似的任我行,是修行,是侠者。”这个评价深刻地反映了导演和其他主创的创作历程,其艰辛程度折射了当前中国电影的某种生存样态。在影片拍摄和制作的六年时间里,导演多次发动各位亲朋好友发展资金渠道,甚至得到大家自掏腰包的无私帮助,制片人李林泓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并不幸罹患乳腺癌3期。但每个人都靠着毅力坚持了下来,并且过了最难的一道关——进入影院。本以为这一关打通后电影便可顺利放映,但之后却出现了几乎零排片的状况。

  面对有记者问其值不值得时,高峰有他自己的解读:“首先,我们付出了肯定想看到回报,自己的心血肯定希望得到肯定,得到传播与品评。其次,我想每一个创作者都有自恋的一面,但是,面对市场经济下的广大观众,每一位创作者还是要把情怀融入作品中,向观众呈现影片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和哲学思考。”他进一步表示对艺术精神的坚持是电影创作的最大动力,也是电影输出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克服市场浮躁的顽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用专注、敬业的态度和踏实、努力的拍摄,打造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一切都是电影创作的精神,就像老腔艺人的坚持使得老腔早已超越了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