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没出现在英语世界 陕文学面临挫折与机遇

14.06.2016  20:26

  本月17、18日,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就将在西安举行,届时,预计将有30多个国家400名国内外翻译界知名专家学者参会。作为文学大省的陕西,目前本土作品的翻译情况如何?华商报记者日前专访了陕西省翻译协会主席、陕西文化与翻译研究所所长胡宗锋,说到如今陕西文学翻译的现状时,他不无忧虑地表示,陕西文学翻译“说的多,做的少”。

   现状:

  我省仅翻译出版过三部本土作品

  在胡宗锋的办公室里,他向华商报记者展示了三本书,一本是美国经典文学期刊《新文学》2011年第一期,其中三分之一页码刊登了胡宗锋译贾平凹中篇小说《黑氏》;一本是陕西翻译协会秘书长高敏娜等翻译的叶广芩长篇小说《青木川》;还有一本是译协组织翻译的20位当代陕西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集《陕西作家二十人》。实际上,这就是陕西译者新时期在国际上正规出版并发行的所有陕西文学作品。

  与这样的孤寂相反地是,陕西文学在各个时期所蕴含的旺盛生命力。陕西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省,拥有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等著名作家,他们屡次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国内文学大奖。但他们的作品却难以走出国门。就拿《白鹿原》来说吧,据胡宗锋透露,这部陈忠实的代表作1993年出版至今,在国内已推出几十个版本、发行几百万册,还出过多种外文版,却令人意外地一直没有英文版。鲜为人知地是,《白鹿原》没有出现在英语世界中,并非因为陕西土话难翻译,而是因为当初法文版出版时垄断了版权。到目前为止,由于版权问题,英文版何时出版仍不得而知,不过,胡宗锋和陕西翻译协会却很期待在有关方面的协调和努力下,早日获得英文版版权,从而将这部巨作带入英语世界。

   探索:

  英国文学博士助推陕西文学

  胡宗锋认为,文学是心灵情感的表达,而不是知识传递。不同于科技翻译,文学翻译要保持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以贾平凹的《黑氏》为例,在翻译这个题目时,开始直译“”字,就被会被人冠以种族歧视的嫌疑。于是,他们意译为“乡下的老婆”,而这恰和英国17世纪的一部作品同名,熟悉英语文化和历史的读者也能立刻理解其意。而这篇《黑氏》也成为美国经典文学期刊《新文学》首次发表陕西作家的作品。

  这种翻译的精髓在于必须有一位烂熟英语文学的人把关。2008年,26岁的英国中世纪文学博士罗宾被作为人才引进到西北大学,用胡宗锋的话说,罗宾“词汇量之大,令人惊讶。”由于偏爱陕西文学,罗宾和胡宗锋一起,坚持了8年的翻译工作。两人平时将要翻译的内容提前备好,于每周四这个约好的“翻译日”,在罗宾的住处,由胡宗锋口译,罗宾录入,一上午就能翻译四五千字。八年的翻译长跑里,两人不仅合译出贾平凹的《黑氏》,甚至还翻译出了贾平凹的《废都》、《土门》、《白夜》三部长篇小说。其中,翻译《废都》最为辛苦,罗宾和胡宗锋历时三年才翻译完成。“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力是做不到的,没有外国作家参与、把关的文学翻译,很难将作品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国际读者面前”。谈到他和罗宾的合作,胡宗锋还幽默地说道,我俩就是“蝙蝠侠与罗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