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矿车”上的陕北:“十三五”需多维施策“补短板”

26.03.2016  10:01



  榆林河滨公园景色如画 记者 霍海澎 通讯员 常瑞摄


  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主场馆—延安大剧院即将完工 刘浩摄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曾经凭借能源开发领跑全省GDP增速的陕北,在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国内煤炭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考验。如何在未来的五年补上发展短板、实现产业转型,是陕北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十二五”期间:陕北经济增速现落差

  “‘十二五’全市经济增长呈现前强后弱态势,非常值得认真总结反思。”3月4日,在一场专门讨论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与《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报审稿)》的政府常务会议上,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长尉俊东作出这样的点评。

  坐在“矿车”上的陕北,因能源开发在“十一五”期间、“十二五”前期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1年,陕北榆林、延安两市分别以15.0%、11.0%的增速取得“十二五”开门红,但在2012年以来的能源价格下滑中不但难“领跑”,而且到了2015年还拖了全省的“后腿”。在省统计局官网1月27日发布的2015年1至12月全省各市区生产总值统计情况中,陕北榆林(神木、府谷单列)、延安两市GDP增速分别是4.3%、1.7%,低于全省8%的增速。

  西安铁路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该局在陕西省境内煤炭运输完成发送量7493.1万吨,占全部货物发送量的68.4%,较上年同期减少366.2万吨,下降4.7%。作为陕西省煤炭主产地的陕北,在全国性煤炭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除了价格下跌的损失外,外销量下降也比较明显,煤炭行业遭受的冲击可见一斑。

  能源经济的持续疲软,也让陕北经济长期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大项目带动的粗放式发展弊病暴露无遗,长期被经济高速增长掩盖的诸多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逐一显现。

   经济短板:产业结构失衡、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产业结构太单一,延安是‘油’主沉浮、榆林是‘煤’主沉浮,现在石油、煤炭的价格跌下来了,陕北GDP增速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陕西永秀智库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教授白永秀说,“过去志丹、吴起、安塞等县,延长集团在县里每采一吨油给地方上交550元,像吴起、志丹等产油大县,一年延长集团给地方财政的贡献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家依赖这个依赖惯了,主动寻求创新、转型发展的劲头就不足了。

  对于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一油独大”、“一煤独大”的境况,过去延安、榆林两市地方政府决策部门也不止一次地提出过,试图改变过,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

  “穷则思变,现在煤炭、石油价格跌了,经济不景气,这对陕北来说,可能还是好事情。煤炭、石油靠不住了,吃不上饭了,才能迫使他思考——如何转型发展,摆脱资源依赖。”白永秀说。

  除了产业结构的问题,陕北目前的大宗工业产品兰炭、金属镁、甲醇、聚氯乙烯等均处于低端、下游阶段,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榆林金属镁占国内产量的45%、全球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榆林金属镁依然难以掌握市场定价权,同时由于本土后续加工应用企业较少,优势产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不少企业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处于停产的状态。这,也是陕北目前经济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省内兄弟工业城市宝鸡相比,宝鸡钛材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居全国之首,代表了我国钛材料研发和生产领域的先进水平,被誉为“中国钛谷”。宝鸡钛材料及产品产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的80%、世界钛材产量的20%,产品出口占到全球的15%。建成了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实验中心。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内已聚集钛材生产、加工、贸易和流通企业400余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有1家,上亿元的企业有16家,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共同发展的局面。正是源于宝钛集团等一大批核心企业的助推,2015年,同样是全省重要工业城市的宝鸡经济保持了10.4%的高速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151.55亿元,增长11.3%。

  对未来试图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陕北榆林、延安两市来说,宝鸡钛产业就是最可借鉴的例子。

   社会短板:科教文卫诸多领域发展滞后

  就在近日延安和榆林两市地方“两会”上,如何开发本土的文化旅游富矿被众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多次提及。

  “我们榆林有两种宝藏,一种是矿产资源,另一种就是我们丰富多元的边塞文化。历史上榆林就是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融合地,有些国外的朋友到榆林后说榆林的好多东西他们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从来没有看到过。”同时身兼榆林市名人风采策划有限公司、榆林创意文化发展公司、榆林市高新深蓝科技有限公司等几个文化公司总经理的高秋燕说。尽管在挖掘本土文化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常年外出的她对于榆林文化产业发展方方面面的欠缺有着深刻的认知:“虽然我的公司被评为市上、省上的文化示范企业,但从资金、技术实力等角度来看,我们甚至比不过南方一个县区的文化企业。我们的文化产业缺乏扶持和培育,深圳、杭州等一些南方城市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注重培育自己的文化类企业了。

  在陕西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的一份《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中,有这样的一组数据揭示了陕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和不足:2013年,我省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增加值分别占88.3%、6.4%和5.3%;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数分别占74.5%、13.3%和12.2%;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年末从业人数分别占82.2%、9.4%和8.4%;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总资产分别占88.1%、5.6%和6.4%。

  “十二五”期间,陕北在煤炭资源加工转化、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医疗教育、移民搬迁、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短板依然很多。尽管过去一个时期,榆林经济总量和增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多次对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定位:榆林仍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

  “陕北的教育、文化、科技、社会服务发展滞后。现在陕北很多好的学生都跑到西安读书,有的农民生了病都要到西安来看。陕北还是缺几所全省叫得响、排上号的好中学、好医院。”白永秀说。

  “现在市场能够提供的服务比较低端和粗糙。我们榆林的一张电影票90元,而咸阳才是20多元;榆林超市很多,但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却极少。”榆林康乐旅行社董事长刘庆军说。

  “红石峡与镇北台只有一路之隔,却难以整合成一个大景区,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景区倒有三四个。”一位长期关注榆林文化旅游的媒体人说。

  “我们的市游泳馆因为没有看台,所以无法像宝鸡一样承办全国性的游泳比赛,我们提了很多年的市体育中心、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现在还没有建起来,城市缺乏吸引力。”一位榆林市民说。

   补短板”需多维施策

  短板多,咋补?

  在《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板块中,建设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示范区,成为陕北“十三五”转型发展的四大战略目标。

  “我认为陕北‘十三五’发展要抓好‘一体两翼一支撑’建设。首先是要继续打造能源化工产业这个‘主体’,能源化工产业要升级、要深加工,要发展精细化工,关键是要有终端产品,不要只生产中间产品,要开发一种面向消费者在市场能卖出去的产品,要完善产业链,要实现能化产业和金融的结合,建设能源金融市场,实现现货和期货交易,在榆林打造一个全国煤炭交易分所,同时也要重视新能源发展。其次是‘两翼’,一翼是陕北的特色农业及其加工业;另一翼是陕北的文化,陕北的文化产业潜力大得厉害。最后是‘一个支撑’,城市建设,重点要放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要注重城市品质和软件建设,例如榆林,要集中把市区搞好,定靖、神府各自要逐渐融为一体,南边可以绥德为中心聚集人口。”白永秀说。

  “如何改变石油工业一业独大的畸形经济结构?不二法门是尽快培育若干个能够替代石油工业的接续产业。延安应该培育什么样的接续产业?第一,现代生态农业,特别是苹果业;第二,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三,旅游业。而其中最有前景的是旅游业。”民进延安市委副主委,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经济学教授徐长玉说。

  “我们延安要像‘采石油’一样‘采文化’。若能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好,不仅会为延安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成为永续不竭的产业。”延安市政协委员、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孙文芳说。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陕北“十三五”转型持续发展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支持榆林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可再生能源等特色产业,支持延安发展载能工业、红色旅游、能源装备和新兴能源等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加快榆林、延安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农村新型社区四级城镇建设体系。积极推进延安国家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支持榆林“多规合一”试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打造陕甘宁蒙晋区域性中心城市。

  愿景虽好,但如何能够“”中寻机、实现转型?需要国家、省上的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更需要陕北延安、榆林两市干部群众的艰苦拼搏、长期努力。只有上下一心、综合施策,真正让陕北服下能够拉长发展短板的“补药”,陕北就一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