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秋冻” 易惹病上身

10.10.2014  19:17

导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其中“秋冻”是指进入秋季后,人们不要因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加衣服,应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增强身体御寒能力,为寒冷的冬季做准备。


   调查
   多数市民对“秋冻”概念模糊
  一场秋雨一场凉,连日来伴随着几场绵绵秋雨,榆林的昼夜温差也渐渐拉大,但不少人却坚持“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尤其是一些爱美的女士们,甚至仍把夏装坚持到底。对于“秋冻”,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呢?
  “前两天感觉还好好的,7日晚上出去吃饭时淋了一点雨,当晚就开始咳嗽、发烧了。”32岁的王女士说,虽然最近温差较大,但她觉得自己身体素质好,老话也说秋天要适当“冻一冻”,没想到却冻出了病。
  和王女士一样,近期气温虽然忽冷忽热,可市民马女士依然身着单衣,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得“秋冻”一番才健康。可是,她没敌过变化多端的气温,最终还是病倒了。
  对于“秋冻”这一概念,43岁的郭先生也仅仅是将其理解为:秋天不要急着添厚衣服。“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好。”在郭先生看来,“秋冻”就是注意秋天穿得稍凉快一点,注意别感冒。
  很多市民认为适当的“秋冻”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至于如何“秋冻”才算健康,多数市民却并不清楚。

   医生
  “秋冻”要因人、因时而异

  有专家指出,“春捂秋冻”的“冻”有两个含义:一是晚一点增加厚衣裤,促使身体自己搭建御寒屏障;二是通过适度的寒冷刺激,增加抵抗力。当然,“秋冻”也绝不是硬撑着挨冻,那只会破坏身体的免疫力。
  榆林市第二医院呼吸感染科医生白亮亮说,之所以要“秋冻”,是给身体一个逐渐感知自然变化的过程,但很多人却仅仅是从字面概念去理解了,结果反而适得其反。“每年到10月中下旬,感冒患者就会明显增多,除了季节变化的原因,还与很多人不恰当的‘秋冻’有关。”
  “适宜的寒冷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在榆林市中医医院·北方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柳慧明看来,寒冷是对免疫力最好的锻炼,这是秋冻的理论基础。但是“秋冻”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能蛮干,不能过度,因为身体一旦过度受寒,也可以伤及免疫系统以及多个器官。

   提醒
  “秋冻”适合身体素质好的人

  有专家表示,虽然“秋冻”大有好处,但也不是冻得瑟瑟发抖,要想冻出健康,这里面还大有学问。
  “简单来说,‘秋冻’只适合那些平时身体素质好的人,老人、孩子以及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最好不要秋冻。”柳慧明提醒说,“秋冻”时应注意腹部、足底的保暖,要根据气温变化、个人体质来选择增加还是减少衣物。
  白亮亮也提醒市民,秋冻要以身体不觉得寒冷为标准,如果都已经冻得发抖了就绝不能再坚持“秋冻”了,“比如体质虚寒的人,可能正常人觉得适宜的温度,他们就会觉得冷。”
  也有专家指出,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否则,不但不能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还容易惹病上身。
  

   正确养生 四类病人忌“秋冻”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不想添厚衣服的你还在拿“春捂秋冻”当借口吗?正确“秋冬”绝不是一冻到底。要想发挥“秋冻”的养生效果,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养生方法。
  1.脖子“秋冻”易感冒
  秋风很容易传到后脑勺和脖子。后脑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一旦受凉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还可能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2.肚脐“秋冻”易腹泻
  爱美的女性经常不注意肚脐的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到了夜间寒凉之气容易透过肚脐侵袭到人体内部,首先被刺激的就是肠胃,容易引起腹泻。
  3.膝部“秋冻”易患炎症
  时尚女孩秋天总喜欢穿短裙、短裤配长靴,专家表示这种装扮往往会把膝关节露在外面,长期如此会患上关节炎。深秋是关节炎的始发期,很多人的关节在这个时候开始怕冷、怕风甚至出现刺痛。
  4.脚部“秋冻”寒入身
  俗话说“脚冷冷全身”,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敏感区和反应点,脚部受凉可能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足底在内的部位要时时注意保暖。
  5.十月下旬“秋冻”停
  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不明显,不需要匆忙加衣。到了十月中下旬,即晚秋时节,气温迅速下降,如不及时增衣保暖,一味追求秋冻,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使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不请自来。
  6.四类病人忌“秋冻”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胃病患者、慢性气支管炎患者、风湿病患者这四类病人都需要注意秋季保暖,假如盲目秋冻,很有可能会加重病症。
渭南市开展疫苗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为了进一步规范疫苗流通环节秩序,食品药品监管局
延安市黄龙县扎实开展夜市专项检查
为深入推进全市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飓风行食品药品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