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27个蔬菜大棚荒废20个 种植户补贴款去哪

16.04.2016  11:25

  很多地方近年来都大力推广蔬菜大棚。有的地方经过试点成功之后,还会在一定区域内大面积推广。2009年,咸阳旬邑县,也开始大面积推广蔬菜大棚,为了鼓励农民经营,当地号召村民抱团发展,成立农业合作社一起致富,如今,这些蔬菜大棚经营得怎么呢? 

  宁阿平是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村民,2009年前后,他贷款20多万,又通过好朋友借了找了20多万,在政府担保下买了由政府投资建设的9个蔬菜大棚,成为全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如今,9个蔬菜大棚只有5个还在使用。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宁阿平:“当时是09年,一个大棚是3万多,贷款买的。镇上给我们说的好得很,镇上村上领导给我们说的前途一片光明,最后弄得这是一败涂地,让人承受不了。

  记者在合同上看到,蔬菜大棚购买价格为每米400元,土地租赁费另算。为何好好地蔬菜大棚,就经营成了这幅模样了呢?其余四个为何不再投入生产了呢?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宁阿平:“它(大棚)方位就不对,建这些大棚凑数量,没想着方位好了,棚内温度就好。

  记者:“等于当初选址方向不对,导致阳光不够?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宁阿平:“光照不够,其余都跟不上。

  记者:“这面大棚墙壁哪一年塌的?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宁阿平:“2010年建好,2012年塌了,两年就塌了?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宁阿平:“嗯。

  与宁阿平当年一起经营蔬菜大棚的还有同村村民王太昌,他当时买下了7个大棚,成立了太昌蔬菜专业合作社。如今,他已外出打工,7个大棚都已荒废。

  记者:“这个哪一年盖好的?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王太昌:“2010年。

  记者:“哪一年塌的?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王太昌:“2011年10月份就塌了,彻底是质量问题。

  记者:“咋证明是质量问题?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王太昌:“因为09年建了4个大棚,到现在都没垮塌,你说为啥不塌?因为建的质量好。

  记者:“建的更早的反而没塌方?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王太昌:“对,建的晚的大棚都塌了。

  两位蔬菜大棚种植户告诉记者,2009年和2010年,镇政府仅在他们村分两批共建设27个蔬菜大棚,他俩就买了其中的16个,还有两名村民各买了一个,其余9个蔬菜大棚,自从建好后,就没投入使用过,如今,早已彻底荒废,里面的荒草比人都高。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宁阿平:“补贴有呢,镇上和县上都有补贴,咱一直没见过。

  记者:“这个钱去哪了?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王太昌:“到村子上了,主任书记那了。

  记者:“你没问过主任书记钱去哪了?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王太昌:“你一问,人家就说弄大棚了。你去问,不是这话,就是那话,问不出个准话,不了了之。当时说你的贷款,国家给的补贴就够你贷款,结果贷款贷下了,补贴不见了。

  在债务的压力下,宁阿平的老婆已经和他离了婚,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面对当初的贷款,王太昌夫妇选择外出打工,慢慢偿还。

  现如今,宁阿平每天摘下一些西红柿,以每斤2块钱的批发价卖给县城的超市。对于当年的选择,他很后悔。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宁阿平:“棚内技术不够,(政府)盲目的很,棚内温度不够。

  记者:“还是你们当地气候不适合弄大棚?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太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宁阿平:“嗯。

  补贴款不见踪影 外来经验遭遇水土不服

  按照国家产业结构目录,蔬菜大棚属于鼓励性的产业。政府为了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帮扶政策上往往会有一定的财政补贴。那么,旬邑县2009年前后投入生产的蔬菜大棚,究竟有没有政府的补贴呢?如果有,为何太村镇太村村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六年多却没见到一分钱呢?

  在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镇政府,太村镇人大主席李军辉告诉记者,他是2013年到镇政府工作,据他所知,2013年之后,对于蔬菜大棚种植,没有政府补贴的说法。对于之前有没有补贴,他不清楚。

  记者随后来到咸阳市旬邑县农业局,值班工作人员在电话联系农业局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陈卫军后告诉记者,2009年和2010年,旬邑县对于蔬菜大棚种植户确实有补贴。

  咸阳市旬邑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他(站长)说09年(补贴款)发给乡镇了,2010年是财政局下发(给乡镇)的。

  记者:“每个棚补助多少钱?

  咸阳市旬邑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两三千块钱。

  记者:“你们确定补贴发给乡镇了?

  咸阳市旬邑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嗯。

  记者再次返回旬邑县太村镇,想看看2009年和2010年,太村镇对于蔬菜大棚种植户补贴情况明细。人大主席李军辉告诉记者,因为主管领导早已更换,明细暂时无法查看。对于记者提出,能否帮忙联系太村村村干部详细了解补贴事宜,对方表示,他也联系不上,具体情况还要等调查后再给记者答复,但截至记者发稿前,对方依旧没有给记者答复。

  记者:“领导换了,但是钱的入账和出账有底子?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人大主席李军辉:“这个记录应该有。

  记者:“这个能看一下不?

  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人大主席李军辉:“这个在哪我还不清楚,村上书记家里不知是啥私事,有多半个月联系不上。

  记者随后走访了旬邑县的刘家村、琅玡洼村,这些村子都曾推广过蔬菜大棚。只是,面对经营困难,这些村子的蔬菜大棚早已被推倒,要么恢复土地原貌,要么建设农业设施。

  村民:“这过去是蔬菜大棚效益不好,恢复土地原貌以后,建成气调库(冷库)了。

  记者:“当时建大棚在你们村子很普遍吗?

  村民:“各乡镇都有,几乎涉及所有村都有,基本上现在都恢复原貌了。

  村民:“原来的大棚都报废了。

  记者:“扔在那了?

  村民:“被推倒了。

  面对当年全县推广蔬菜大棚的尝试,一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从他在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次推广蔬菜大棚的尝试没有成功。

  旬邑县某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基本各个镇不同程度都有(建设大棚)。

  记者:“这样的现状再看这次蔬菜大棚的尝试,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吧?

  旬邑县某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嗯,承认这种说法,那就是失败的。

  事实上,记者在旬邑县采访过程中,随处可见当地种植的苹果树。当地群众说,相比关中地区,旬邑县地处塬上,昼夜温差大,生产的苹果水分多,口感好。对于旬邑县2009年前后为何要在全县推广蔬菜大棚?推广之前有没有经过试点之后再全面推广,这次推广为何没有坚持走下去?旬邑县农业局一名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旬邑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发展了几年后,适应市场形势,优胜劣汰,(县城)上面这些大棚,实践经验证明,没弄成,一是规模小,实践经验证明不是很适合(弄大棚),没有发展起来,农民没有经济收入。

  记者:“是气候不合适?

  旬邑县农业局工作人员:“气候是最主要方面,还有一个没有形成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