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谋划 精配力量 精研措施 精判成效 精准扶贫看洛川

01.03.2016  09:45

  本报记者 焦永兴 通讯员 雷智学 樊小龙

  马上就要过年了,58岁的史天合贴好门联、清扫过道后,坐在老宅门前光溜溜的石头上,茫然而又出神地望着孤寂清静的小院。今年,他全家要离开老宅,在新社区里过年。

  石头镇的盘曲河村,地处洛河支流的沟底,是个只有38户132人的小村庄,将整体搬到10公里以外镇上新建的“石头新城”社区集中安置。村书记张军营欣喜地说,与老村庄冷清的状况不同,已盖好7栋小洋楼的新社区里人气很足,年味很浓。

  3年来,像“石头新城”这样的社区和移民安置点,洛川县已经建好和在建的共有22个,可容纳安置5万多人。

  洛川县在“资金整合、移民搬迁、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全县以“搬、包、扶、养”为载体,全面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精准脱贫初见成效。

  跑遍所有贫困村,只为一个精确决策

  洛川塬面广阔,土层深厚,以盛产苹果享誉世界,但在洛河及各支流密布的区域,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与绝大多数家底殷实的塬面果农相比,这里条件差、底子薄、收入低。对全县来说,洛河峡谷地带相对贫困的群众,拖住了全县整体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后腿。

  早在2012年8月,时任洛川县县长的彭安季,面对沟沟岔岔散住的村落,就立下宏愿,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些困难群众从沟里搬上来,让他们跟上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经过两年的实地摸底调研,通过多次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乡镇村组群众的听证,关于洛河峡谷地带移民搬迁的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出台。

  面对移民安置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天文数字,洛川人在县上财政无力支付的情况下,按照“多口进、一口出”的办法,对资金项目进行整合捆绑,将国家和省市的“移民搬迁”“避灾移民搬迁”“危窑危房改造”“社区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管统用。仅此一项方略,就“几何式”地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4年来,洛川全县已通过整村扶贫移民搬迁和避灾移民搬迁,共搬出群众6140户,有6个乡镇25个村组实现了整体搬迁,目前有21490名贫困群众从“土窑洞”一步到位跨进了“小洋楼”。

  今年内,全县所有的安置房要全部建成,年底实现全部搬迁入住。世世代代居住在沟底的贫困群众,将彻底告别窑洞,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都市生活。

  3000多名干部进村入户,只为4000户精准对象

  洛川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过万元,仅此一项,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但自然条件较差的洛河峡谷地带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只有2000元左右,而且由于多种不利因素的限制,思路不清,前程不明,致富无望,信心不足。

  54岁的康平武,是洛川县槐柏镇上白河村人,2014年按照政府部署,搬迁入住到地处槐柏镇黄金地段的社区110平方米的楼房里,日子过得和城里人没有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