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嗜睡 或者是心理疾病

13.10.2014  10:21

导读: 三年前,30岁的小伍经常感觉瞌睡,头晕头疼,整日昏昏沉沉,理解力、记忆力和注意力也开始下降。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漫画作品《大家都有病》,取材于都市人的工作、生活,表现了他们因压力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不适和疾病。昨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西安多家机构举办了“放飞希望”风筝放飞活动,希望更多人能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保护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确,在我们身边,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情绪或心理,只有积极关注、及时疏通,才能让心理更健康、生活更美好。
  遇到小委屈就飙泪 防止出现焦虑症
  案例:小月是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的人,碰见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哭鼻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很多,情绪忽高忽低,即使在很小的事情上受了委屈,也会忍不住飙泪。
  心理处方:心理医生表示,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哭是正常的情绪表达,哭比憋在心里更能释放压力。遇到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刻意忍耐和控制,否则随着问题的增多,可能会导致在一件事情上、一个点上爆发更大的情绪。有情绪的时候可以选择离开现场,去散步、跑圈、打电话给朋友等等,尽量减少只是以哭这种状况去应对的情况发生。
  一般成长过程非常顺利的人,缺乏心理防御能力,长大后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容易哭得多。还有一些爱哭的人,可能存在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评价过低等性格缺陷,这类人遇事懦弱、自卑、好哭,会逐渐出现慢性焦虑症状。因此,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人际交往中要克服懦弱的个性,逐步建立积极、理性的信念,让内心逐渐强大起来。
  总是睡不够 看看是脾虚还是心理因素导致
  案例:三年前,30岁的小伍经常感觉瞌睡,头晕头疼,整日昏昏沉沉,理解力、记忆力和注意力也开始下降。曾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用药缓解头痛,严重症状陆续出现,他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能睡着,且睡眠很浅,而且身体乏力、晕车、不愿与人交际,已经进入了一种轻度的“抑郁木僵”状态。
  心理处方:医师说,嗜睡的人经常困乏思睡,出现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过多睡眠会引起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也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从中医上来说,嗜睡症的发病主要是因为脾虚湿盛、脾气不足、阴盛阳虚等。肝胆湿热的人会气短懒言、疲倦;而痰湿困脾的人多肥胖,容易嗜睡、胸闷、痰多泛恶;脾气不足型的症状为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
  排除器质性原因之后,就要关注是否心理因素导致。如果是心理因素引起,就要从生活规律方面进行调节,严格作息时间,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另外,要多运动,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以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提高大脑的供氧来缓解嗜睡。
  如果这样还不能改变,最好去看看心理医生。
  伤心的事总是难忘 沟通、发泄比憋着、藏着好
  案例:VIVI是一个怀旧的人,她说自己总是对一些伤痛的事记忆犹新,很多细节都深深地刻在脑海里,而很多积极的体验却慢慢不留痕迹。她经常会陷入心情失落中,甚至思考一些不可预测的未来的事情。
  心理处方:国外研究发现,人在经历重大心理创伤时,记忆会更加深刻,这是因为人体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提高心率,在个体受到威胁或经历强烈的情感体验时会上升,既是强大的神经递质,也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实验发现,如果事件的创伤性能在事发后诱发足量的皮质醇,在事发中或发生后短时间内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这些负面的经历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这两种应激激素由性别引起的差异度还在探索,尤其是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压力和创伤影响记忆时,患精神障碍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
  心理教授表示,当因为伤心的事情出现负面心理时,要发泄出来,不要憋在心中,或长期隐藏内心的感觉,要试着与家人、朋友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
渭南市开展疫苗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为了进一步规范疫苗流通环节秩序,食品药品监管局
延安市黄龙县扎实开展夜市专项检查
为深入推进全市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飓风行食品药品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