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输血”到自己“造血”——宁陕敬老院探索以副养院新模式

05.11.2014  17:33

  这是我们的菜地,当季的菜都自己种,那边还有猪圈,今年喂了十几头大肥猪”,宁陕筒车湾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刘长玉乐呵呵的给前来慰问的大伙儿说。

  筒车湾敬老院于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经过3年多来运转过程中的摸索与实践,率先发展起院办经济,让入住五保老人在幸福生活、安度晚年的同时,充分调动部分有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与劳动爱好的院民,通过利用周边农民的闲置土地和院内空地进行粮食蔬菜种植,既让老人感受了自耕自作收获劳动果实的快乐,更让老人们在劳动中锻炼了身体,享受了闲暇时刻的那一份生活乐趣和亲近自然的愉悦。今年入春以来,经过院员工和老人们的精心呵护培育,所种植的土豆,玉米,红薯,萝卜,白菜,豆角,黄瓜,西红柿等粮食和蔬菜喜获丰收,并用收获的粮食养猪10余头,个个膘肥肉满。今年实现院办经济收入达4万余元,有效的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供养水平。

  今年5月以来,该县“一中心三区域”四所敬老院全面集中入住,600多位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在满足老人日常吃、穿、住、医基本需求外,民政局按照星级敬老院创建标准和要求,不断探索,提出“以副养院”新模式,按老有所为、自愿劳动、改善生活、健身强体的思路,动员有劳动能力且自愿劳动的五保老人种菜养猪,发给劳动奖励,使敬老院实现蔬菜猪肉半自给自足。如今,四所敬老院基本实现每院有菜园和猪舍,院办经济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提高老人供养水平。

  院办经济为敬老院的长期运转提供了重要辅助,随着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社会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院办经济定将得到蓬勃发展。一条从靠政府“输血”到自己“造血”的自给自足道路正在一步步探索中日趋宽广和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