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试点推进公益创投纪实

10.06.2015  11:18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高校聚集区,人才优势为社区公益创投奠定了基础。

  2014年7月,以“ 公益引领,多元共治,项目化推进,参与式治理,组织化推动”为主题的公益创投试点在清水街道清苑社区展开。清水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天军说,试点一年来,公益创投充分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同居民之间联系沟通的枢纽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广泛征集,项目有了源头活水

  在试点中,清苑社区通过茶馆会议、社区工作坊等形式,广泛征求民意,梳理居民需求,对能代表群众心声、集中反映民意的意见进行立项,形成公益创投项目,并由提出需求和意见、愿意引领公益创投项目的居民认领,形成执行团队,让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好地落实。

  如今,在包括青少年服务、为老服务、医疗服务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创投项目中,居民建议的分量越来越重,真正实现了项目确立从“ 闭门造车”到“ 广泛征集”的模式转变,探索出一条“ 居民点单、社区定单、社会组织接单”式的服务流程。

  公益创投促成多元化、规模化服务

  目前,清苑社区筹措40万元发展公益金,并获得省民政厅“爱邻”联盟项目资金20万元,公益组织家园建设资金10万元,鸠江区福彩和清水街道财政各出资5 万元,形成“草根”组织出点子、出人手,高校团组织“埋单”的格局。

  据介绍,鸠江区注册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83 岁,最小的14岁,有机关干部,也有律师、教师等专业人士,根据自身特长,分别进行敬老帮困、助残、纠纷调解等服务。

  在促进社区建设治理和社会组织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该区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丰富了公益创投内涵,极大地促进了单一服务资源的多元重组,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社区组织联合会助力项目发展

  在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前,该区先成立了社区组织联合会,统一协调培育各类为居民服务的“ 草根”社会组织,寻找到甘于奉献,有社会资源的退休教师、医生等担任社区社会组织执行理事。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按照从“ 孵化”到“ 出壳”的流程,成熟一个,培养一例。目前,“亲馨睦邻”“ 送医上门、健康到家”“ 感恩、回馈—— 为老服务”等社会组织已完美“出壳”。

  有着近50 名志愿者的“ 情暖童心”服务队已成立3 年,服务队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后,形成符合社区需求的关爱留守儿童、送医入户、送服务到家等10 个公益创投项目,进行重点孵化。其中,关爱青少年、为老服务等4 个项目获得省民政厅的资金扶持。通过不断开展活动,服务队发挥了教育和心理辅导作用。

  居民从“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

  王恒青是一个为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的负责人。去年9 月,在开展的“孝心暖阳,爱在重阳”活动中,儿子给母亲送上鲜花,媳妇给婆婆送去温暖的场景,让几位老人流下幸福的泪水。王恒青忍不住给在上海的老伴发短信,希望她回到身边帮衬自己。老伴回复说:“你为社区做了应该做的事,我支持你!

  经过发展,这个为老服务团队目前已有20 多人。“当初社区通知参加公投项目能力培训时,我特别不理解,社区书记、主任学学就行了,为什么要通知我们这些年龄大的去培训呢?”回想起参加培训时的情形,王恒青面有愧色。

  清苑社区还发起成立了芜湖市首家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将10 个公益创投项目向居民发布,招募实施项目团队和个人,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十多个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长,自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活动。通过“ 项目化管理、参与式治理、组织化推进”,使居民体验到参与志愿服务的快乐,并使其由“ 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社区好不单指环境好,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关键要素。鸠江区通过公益项目的开展,调动居民热情,纷纷主动参与,让“不熟悉的邻居熟悉起来,熟悉的邻居互动起来,互动的邻居信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