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爱玲和她的熏画:“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09.07.2015  18:43

在富县张家湾镇著名的秦直道遗址旁,有一个小村子叫张家湾,它地处子午林自然保护区,植被旺盛,犹如青山绿水掩映下的世外桃源,农民熏画艺术家薛爱玲的家就在这里,美丽的家乡给了她无限的创作灵感,助她创作出了许多剪纸熏画。

从小便钟爱剪纸熏画

6月10日,记者来到张家湾村拜访薛爱玲。刚进门,就看到著名画家刘文西题写的“巧媳妇专业合作社”几个大字。原来,薛爱玲的许多作品深得刘文西老师喜爱,刘文西不仅收藏了她的不少作品,还亲自为她所办的合作社题字。

熏画是用烟火把剪纸原样“复印”到纸张上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兼具剪纸和版画的艺术效果,与富县剪纸珠联璧合,是中国民间艺苑的一株奇葩。

小时候的薛爱玲看到母亲过年剪窗花、制作碗架子上的熏画,很是好奇,也想拥有母亲那样一双巧手。于是,她就跟着母亲学习制作一些简单的窗花和熏画,但是因为家境贫寒,薛爱玲只是业余学习和制作,一直没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

2002年,富县剪纸熏画培训班开班,薛爱玲终于有机会走进课堂,正儿八经地系统学习自己所钟爱的艺术。

她这一学,便一发不可收拾,就像着了魔一样,一有空,她就画啊、剪啊、熏啊。有时干完一天农活,已经很累了,可稍微休息一会儿,就又开始捣鼓那些剪纸熏画,剪人物、剪花鸟虫鱼,经常入神到忘了时间,直到家人提醒,才想起要去睡觉。”丈夫李玉明向记者介绍着薛爱玲的坚持与努力。

熏画作品获大家喜爱

凭着这股韧劲,薛爱玲的剪纸熏画技艺逐步提高。2006年,她创作的熏画《农家乐》在延安市首届农民艺术节艺术品上获奖;2008年,她创作的熏画《回娘家》又在市文化局举办的延安民间艺术大赛“陕北民间工艺技能展示”中获奖。这些荣誉让薛爱玲更加坚定了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的决心。

2010年,她参加了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举办的第六期“中国民间剪纸高级研修班”,对熏画这项民间技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年,她创作的《八虎迎春》、《插秧》、《纺线》、《春夏秋冬》、《闹新春》等作品不断获奖,《春耕》、《猪啃白菜》两幅熏画作品更是被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初尝成功喜悦的薛爱玲越发勤奋,不断提高自己,她将自己的作品《插秧》捐赠给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她希望富县熏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的人传承。

与人合伙办起合作社

除了这些作品,10日,记者在薛爱玲家还看到了很多精美的剪纸熏画,面对大家的好奇,薛爱玲为采访人员现场演示了熏画制作的全过程。为了节省时间,薛爱玲把一张事先剪好的图样和宣纸一起扑倒木板上,并用清水打湿,然后拿到院子里,点燃一块桦树皮,借着桦树皮燃烧时产生的浓烟开始仔细地熏刚才打湿的宣纸……

熏画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湿度,太干了固定不住图样,还会熏坏剪纸图样,太湿了则熏得不均匀,颜色深浅不一,影响画的美感。另外,我觉得富县熏画之所以如此有特色,是因为它是用桦树皮燃烧熏的,这就比用煤油或者柴油熏出来的画要好!画熏好后取下来晾干,然后上色,整个熏画创作就算完成了。”薛爱玲边熏边向大家解释,说话间她已将一幅画熏好。

薛爱玲的熏画技艺在村里很受欢迎,每当雨天或是农闲时,村子里和邻村的巧媳妇们都会聚在她家,一起剪纸、拉家常,向她学习熏画。这也为这些巧媳妇们后来一起成立合作社提供创造了条件。

2013年,薛爱玲带领她的好姐妹共同出资30万元,注册了“富县巧媳妇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专门教大家剪纸熏画技艺,也对外销售熏画作品。在她的带动下,石改莲、曹淑贤、薛爱琴等一批熏画爱好者也渐渐活跃起来,开始被大家熟知,她们的作品也频频在各地获奖。

等明年春天,我把新盖的房子装修好后,就把合作社搬过去,把学习班办起来,教娃娃们剪纸熏画,让他们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采访快结束时,薛爱玲说出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她想以合作社的方式继承传扬熏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