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创新推行“三留守”关爱机制纪实

24.10.2014  17:05

华灯初上,巴山深处的陕西省西乡县峡口镇峡口社区广场上歌声嘹亮、舞姿翩翩,100多名留守妇女、老人、儿童的欢声笑语刺破了山区秋夜的宁静,喜悦、幸福的画面令人感慨万分。

热闹的不仅是社区广场,在社区大院舞台上,由留守妇女组建的社区文艺表演队忙着表演节目,“妇女之家”里有人排练舞蹈,孩子们在“儿童幸福家园”里做游戏,老人们在“农村互助养老幸福园”里打麻将、下象棋,一些志愿者穿梭人群中,端水递茶搞服务。据社区妇联主任、爱心妈妈秦学玲介绍,每天都有志愿者到社区为留守妇女、老人、儿童等“三留守”人员提供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与美好。

妇女之家”火起来

峡口社区距离县城25公里,社区人口2237名,有留守妇女、老人、儿童500多人。此地虽土地肥沃,可人多地少,每年近900名劳力外出务工,使这个巴山社区里留下很多“三留守”人员。社区里大部分妇女文化浅,生活单调,过去扯是非、吵嘴甚至打架等不安定事件时有发生。

2012年,社区启动妇女之家建设,组织留守妇女利用农闲唱歌、跳舞、读书看报。一时间,留守妇女们参与如潮。她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成为一道风景线,文艺活动改变了她们的精神面貌。70岁村民冯玉兰的儿子一家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她一个老人,常年的孤独生活,她精神压抑,经常为点小事站门口骂街,邻居们反感她,过路人也躲着她走。自进入妇女之家后,她变了个人,不仅再没骂街,每天下午总是第一个跑到社区广场,主动承担音响设备的搬运、调试工作,积极参与到广场的活动中来。象冯玉兰一样,社区过去一些留守妇女发生摩擦后常指桑骂槐,甚至大打出手,自参加读书唱歌活动后,不仅尽释前嫌,还互帮互助,30名留守妇女如今成为文艺骨干,多次参加县、镇、村文艺演出,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口碑。今年峡口社区的“妇女之家”还被省市妇联评为精品妇女之家。

儿童幸福家园”乐起来

峡口社区有留守儿童82名,依托“妇女之家”,争取国际计划和县妇联项目,社区创办了“儿童幸福家园”,配备了两名爱心妈妈,坚持每周两次主题活动,四次开放日,家园爱心妈妈积极开展针对孩子的早期营养、健康、安全等知识培训,同时组织开展亲子游戏、趣味体育、手工制作等各种受孩子欢迎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

针对个别留守儿童和父母联系不便的实际情况,社区创办了“留守热线”,把收集来的留守儿童信息输入电脑。当孩子思念父母或学习成绩下降时,他们帮助孩子联系父母,让他们及时和孩子沟通。12岁的李小明是个不幸的孩子,他父亲多年在外打工,母亲身患间歇性神经病。李小明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爱心妈妈组织他到儿童幸福家园来参加活动,并让他担任儿童委员会成员,经常和他谈心,鼓励他、安慰他,帮助他克服了诸多不良影响,他逐渐变得活泼、开朗,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自去年“儿童幸福家园”开园以来,不但吸引着本社区儿童,连相邻村的儿童也常常央求父母或爷爷奶奶带着来参加活动,在爱心妈妈的带领下,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和幸福,使他们变得更加阳光、开朗、向上。

老年幸福院”活起来

峡口社区有留守老人78名。社区争取民政部门项目建起了集老年休闲娱乐室、休息室、日餐供应室为一体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由社区干部专职管理和服务。  留守老人进入社区后,可以全天在社区休闲娱乐,一整天不用出社区门就能得到各种优质服务。他们可以在棋牌室打牌下棋,累了可以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休息室休息,肚子饿了只需缴纳2元钱就可以到社区食堂吃5元钱的标准餐,不足的3元钱由社区补贴。下午可以参加由群众组织的各种活动,至晚方归,丰富的活动让许多老人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同时,社区成立了老年协会,吸纳会员171人,每年从社区办公经费里拿出5000元钱,对有贡献的老年人进行奖励。 

65岁的村民杨树田听力下降厉害,经常听不清别人说话。儿女都外出务工,老伴去世早,他常年一人在家,手脚不灵便做饭很困难。如今,他每天来到社区,干点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工作,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能和社区的老人们开展活动,精神好了,啥毛病也没有了,逢人就说老年幸福院是社区给他找的第二个老伴。

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上北京……”65岁的社区老人谯友成编的歌伴舞很受群众欢迎,象谯友成一样,社区许多老人成为了文艺骨干,甚至到县城演出还获得大奖。让人称道的是81岁村民方惠珍,她根据自己经历编撰了小品节目“卖猪儿”,还自己登台表演,很受十里八村的村民欢迎。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给峡口社区带来巨大变化,过去每年调解60多起纠纷的社区支书刘继强如今闲下来了,一年没有人找他调解过一起纠纷,他一度“不适应”。

西乡研究三留守人员特点,从实际出发,在全省创新推出儿童幸福家园项目、妇女之家、农村互助养老幸福园等两院一家模式,从而有力地改善了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留守妇女的发展环境及留守老人的生存环境。”西乡县妇联主席黄鑫兰告诉笔者。

随着两院一家建设不断推进,西乡县妇联各级组织用心浇灌的发展模式,点亮了“三留守”人员的幸福梦想,并成为改善山区民生的最佳依托,让留守人员企盼的幸福梦想渐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